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文萃】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历程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0-8-18 18:59: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为中国民族史学最初形成及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因处于列强侵略、边疆危机的危亡关头,许多史学大师们纷纷开始研究中国民族史的问题,他们的论著首先在中国民族史的理论问题,如民族的定义、中国民族构成的多元性和汉族多元合流、民族平等方面均有讨论和建树;其次,大大拓展了研究领域,涉及古今中国的民族及其经济、文化习俗;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开始引进国外的民族学、人类学的新方法,注重田野调查等。此外,对中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如对藏族、蒙古族、党项及其所建西夏、回族等等。在时期,各种与民族史相关的学会纷纷成立,以及这些学会所办刊物及其他,多有关于中国民族史学的内容和论著发表。许多大学开设了与民族史有关的课程,培养了有关民族史方面的专门人才。

  时期可以说已开创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先河,并且得到一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民族史学科正式建立的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为中国民族史学学科正式建立及发展时期。“”时,中国民族史学处于停滞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国家统一和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迫切需要,促使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另外,在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之下,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因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学科遭到冷遇和,而中国民族史学在历史学的框架下获得了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唯物史观作指导,以当时苏联民族学、民族史学为借鉴的,其发展也具有这一显著的特征。第一,从1953年开始进行了14年的全国民族识别工作,共识别和由国家认定了55个少数民族。学者们通过调查、讨论,获得了现代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的大量资料和新的认识。第二,从1956年至1964年,对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历史调查,共搜集几千万字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和档案)及摄制的几十部影片资料,先后内部出版400余种共计6000多万字的各族社会历史调查丛书。这是国内少数民族新旧社会交替发展最为珍贵的资料。第三,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史学是属于历史学科的。当时历史学的最大转变之一是对大汉族主义的,开始以民族平等的原则,重视和研究历史上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历史。而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的断代历史,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并有了新的认识。第四,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民族学家先后撰写和出版了一批有关民族史的佳作和资料集,以及少数民族考古文物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等。这些论著至今仍是研究中国民族史的重要参考。第五,在全国各综合大学的历史系中大多开设了中国民族史的课程或专业,195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民族研究所,民族地区各省区也建立了专门的民族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招收培养民族史的研究生,他们大多成为80年代后中国民族史学的专家。

  中国民族史学于这一时期正式建立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受“左”倾的影响,强调突出阶级和,受主义的,研究多有禁区,研究范围狭窄,与学术交流少等。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中国民族史学繁荣时期,又可分为1980年至1995年及1995年至今两个阶段。这一时期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在学术界,实事求是的思想线得以恢复。的新时代是中国民族史学得以不断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根本原因。第二,中国民族史学研究机构得到恢复且不断壮大;研究人才培养和队伍的扩大。第三,特别是80年代以来,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行研究生学位制度,每年招收和毕业的硕士、博士大多成为90年代至今中国民族史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和。第四,民间学术团体纷纷建立,学术交流日益广泛。第五,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子出国深造、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促进了研究水平的提高。

  正是在上述诸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民族史学在这一时期的繁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论和方法讨论的深入和新的理论方法的引进。如原来的一些理论(如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疆域等)讨论的深入,以及族群概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民族与国家认同等新理论的探讨等。其次,研究禁区的打破和研究领域的逐渐扩展。50-70年代研究重点在不多的“族别史”研究上,到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族别史”研究更加丰富的同时,区域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断代民族史,边疆史、民族文化史、民族社会史、民族经济史等研究逐渐兴起,90年代至今,理论的、综合的、学科交叉的民族史研究逐渐引领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再次,丰硕,学术水平逐渐提高。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论著的出版及论文刊登数量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且其中多有学术水平较高的论著问世。最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边疆民族地区抬头,边疆民族问题凸显,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与现实反的斗争、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国家及各省区、各部委均加大了民族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导向,这也应是现今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经过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民族史学仍然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21世纪以来,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或民族学下面重要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民族问题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也越来越为社会各阶层重视。笔者云南迷人湖认为,现今民族史学界出现了三种情况,或称之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对国外的人类学、社会学等相近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十分,于是生吞活剥,赶时髦地应用于研究之中,他们的论著大多不符合中国历史和现状。第二种是一些中青年学者在反思50-60年代贴标签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认真学习国外相关科学的民族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民族的历史并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第三种是仍有大批老、中、青的学者,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史学,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进行民族史学研究,这仍然是目前中国民族史学界的主流。如今以上三种类型的民族史学研究均存在,这就是民族史学的现状,可以说,这是中国民族史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今后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在继承、发扬中国民族史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借鉴国外相关的新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将中国民族史学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北民族论丛》2019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赛音/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