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装置艺术探讨水墨的性

※发布时间:2021-5-22 19:55: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3月31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展览“王璜生:边界/空间”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出纸本作品、装置、影像、摄影等60余件。王璜生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创办并策划了一系列大型展览。此次展览,王璜生希望通过艺术创新,以多种媒介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关注,反映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本次展览由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担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展览日期截至4月20日。

  本次展览设在广东美术馆一楼的四个展厅。、纱布、玻璃碎片等这些常见的东西,在王璜生的创作下,变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视觉、触觉及心灵的冲突与矛盾。在留言区,有观众这样写道,“刚与柔的对换”,“剪不断理还乱”,“挣扎、尖锐、多么痛的”等。

  受家学的影响,早年的王璜生曾经创作过很多水墨传统的花鸟作品。在此次展览中,王璜生把中国传统笔墨中的线条进一步抽象化。《游·象系列》中,一团密密麻麻的线条如同迷宫一般,王璜生希望表达的是与控制、表现与之间的张力,“中国的笔墨与线条,讲究的是修为和手腕的控制,这些线条表达了一种的突破,我希望在制约和突破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巫鸿表示,观众可以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边界与空间,这两个词的含义是多层次度的,一个层次是相对具体的,比如有的装置作品让我们感觉到边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另一个层次是相对抽象的,特别是在绘画中,画面上的线条不仅是线条,同时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空间,有强烈的三维以及运动的感觉,但它却是抽象的。”

  王璜生具有多重身份,当过美术馆馆长,是评论家和策展人,也是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传统水墨向当代艺术转换的探索历程。同时,他作为知识,对文化和现实给予深刻关注和介入,使得其艺术创作充满对边界和空间的探寻和。在开幕当天的学术对谈环节,多位评论家展开讨论。

  艺术评论家皮道坚说,王璜生把传统和现代进行很好的融合,其艺术既有东方文化的气质,语言也非常具有现代性。“王璜生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对表达的追求和对人格的”。

  中山大学与设计学院教授杨小彦表示,延安特大凶杀案从艺术逻辑和解释艺术的角度来说,王璜生从传统笔墨中找到线条,然后用线条重新构造,并隐喻放入其中,通过不同的装置,来表达自己的艺术。

  另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撰文认为,王璜生把艺术研究、艺术思考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他的创作明显具有知识艺术家的气质,“他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思考的问题,都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艺术趋势密切相关”。

  王璜生:材料媒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与文化性指向,我往往会从某种社会学方向去思考艺术的创作,也有视觉和触觉的考虑,我希望利用材料媒介的社会学意义及人的视觉触觉反应,表达对现实与人生的看法。和玻璃管,和纱布的并置,让人想到了力量与脆弱、美丽、等的对比冲突。艺术家总希望用一定的形式和样式,对社会与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表现,进行多元而丰富的表达。也是常见的东西,以艺术方式的介入来引发、挖掘、呈现其中的历史与社会的特殊意义。我最近在尝试用录音带等材质进行创作,录音带本身也代表了一种历史记忆。

  王璜生:装置给我带来了一种更丰富的体验,从视觉到空间,包括思想和的新体验。其实这个转变过程也是很矛盾的。我画花卉也算画得不错,也比较有市场,但是我想作为艺术家,应该有挑战的和思想的态度,来表达对社会、现实、人生种种问题的思考与态度,也包括艺术史、艺术方式的实验与实践。当代艺术是关心社会的,是关的,也富有挑战性的和魅力。

  

关键词:装置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