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爸爸华福雄【摘要】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服务。这种特殊性即需要营造对医生普遍信任的良好社会,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生内部行业自律管理机制。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服务。这种特殊性即需要营造对医生普遍信任的良好社会,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生内部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只有在相对宽松的社会和相对严格的专业管理机制中,医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中国的新医改如果忽视了不断为医生改善执业,医改能否最终达到目标将是未知?
最近,一位母亲在网上发帖讲述了她带三岁女儿到医院就诊的感受,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简单:女儿脚后跟磨破了大约1×1cm的皮,母亲叙述了病情之后对医生说:“不知道有没有弄伤骨头。”医生回答:“是否伤到骨头要拍片子,拍了片才能知道。”“孩子还这么小,拍片辐射很大的,对孩子不好吧。”母亲说。处理完伤口后医生对母亲说:“要打破伤风针。” 最终这位母亲即没有拍片子也没给孩子打破伤风针。但是,她在网上抱怨道:“医生你看起来应该也有二三十年的经验了吧。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医生你是否可以检查下,用你的和你行医多年的经验来判断一下是否伤到了骨头,非要拍片才能判断吗?” “另外,只是弄破了点皮,当时袜子鞋子都是穿好的,伤的时候才磨破的,破伤风针一定要打么?”
针对孩子的病情和家属的担忧,这位医生的处理没有原则性错误。然而,这个近似常规发生的案例恰恰就是我们目前就医和就医气氛的真实写照。其中不仅可以看到患者的某种渴望,更能反映出的也许是医生的无奈!
不妨再看一下许多年前的一个乳腺外科的病例:一位乳腺上长了个肿块的患者,大半年前,她最初去看的是一位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70多岁的乳腺外科专家。这位专家告诉她说:“没事,乳腺增生,回去吃我开的药,三个月来随诊一次。”过了半年,中间又去看过一次老教授的门诊,他依然是原话:“没事,回去继续吃药。”然而,有一天,这位患者突然被眼前的检查报告吓坏了!她刚去做了个B超,报告单写着:“乳腺肿块边缘不清,血流丰富,疑似恶性肿瘤。”她惊叹:“难道真是老马失蹄,让老专家给耽误了病情!一个大兴庞各庄的农民,种了两年的西瓜,随意一拍都能知道瓜是生是熟。你说,一位摸了几十年乳房的乳腺外科专家,是良性还是恶性,摸不出来?”
她拿着B超结果又去看老专家,老专家仍然说:“目前很难说是恶性,相信我这双手,再去找个高手做B超吧。” 于是,她找到了B超高手又做了一回,第二份B超结果居然是:“边缘欠清,血流不丰富,乳腺增生,随诊。”两份B超检查结果截然相反,使她哭笑不得,手足无措,不知道信谁好。在这两份结果的下,她似乎变成了一个执著讨说法的秋菊,又马不停蹄地去看了其他许多专家级的医生。然而,无一例外,这些医生的都是:切出来看,病理结果一出来什么都清楚了。她再去问老专家,老专家却仍说:“不要随便动手术,相信我这双手吧。”
其实,关于医疗服务的报道,不一定是简单的医生冷淡病人、病人埋怨医生的题材,也不一定是唱医生爱护病人、病人感激医生的正面颂歌,更不一定是谈论那些免不了夸大新闻点的负面医疗报道。报道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双方都能有表达他们真实想法的渠道和方式,让患者更了解医生,让医生更贴近患者。针对这个乳腺外科的病例,今天的好医生会怎么说呢?
“你这种情况,目前几项检查结果不一致,为了保险起见,你手术,等病理结果出来,就能定肿块的性质了。病理结果是金标准。”这是不是当今所有医生对病人负责任的标准说法?还有没有医生也会象很多年前的那位老专家那样说:“我摸过你的肿块了,我认为是乳腺增生。不要轻易动手术,毕竟手术对你来说也是一次打击,生理上的、心理上的都有。请相信我这双手,定期来随诊。”
假如你是医生,你会有怎样的感慨?因为,如果说在很多年以前,还尚存一线空间让老专家能有勇气不惜冒着可能被挑衅、被埋怨、被的,告诉病人在他看来最为合适的选择的话,今天看来这扇本来可以存在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之门似乎正在关闭,或者已经荡然了!
在法律介入医患关系的背景下,在社会医疗负面报道的影响下,是否已经使患者充满了对医生的抱怨、甚至?医生从他们为之辛勤服务的病人那里还能得到有人情味的回馈吗?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帮助病人做决定时,是否有理由再要求医生为患者承担某种“选择”的风险?
众所周知,即使对于医生来说,医学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是一种未知的科学。如果患者无解“医学无力而非医生”这样的道理,医生是否将面临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渐渐学会自己,尽可能给病人一个清晰、明确、可衡量的结果。
假如你是患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那位母亲在为没有机会听到类似“请相信我这双手吧。”这样的而抱怨。然而,假设今天还有这样的,不知道在那些怀着、提防而来的病人中,有多少人愿意去相信眼前一腔真诚的医生?会不会日后发现了骨折或肿块真成了恶性,而反过来把医生告上法庭?如果患者真的能够理解,那些善良的医生正是考虑到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不熟悉,才根据他的医学实践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参考,那么你还该不该告他?作为患者,当然有选择不采纳医生这样的而去完全相信进一步的检查结果。但无论患者你如何选择,你是否准备好了去承担“自己选择”所产生后果的责任?包括“拍片辐射”的损害,也包括“不打破伤风针”的风险。如果一旦出现和风险就一定是医生承担责任,你说,医生图什么呀? 只有在需要提供专业的时候才把医生当自己的“亲人”一样去要求,而一旦“亲人”的判断有出入就立刻变成了“仇人”!这种普遍现象正常吗?
在当今,社会上是否在过度强调医患之间存在着专业知识上的不平等,还有各种负面的医疗事件?长此下去会不会造成了很大的,使得许多病人,尤其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地意识到自己一进医院就处于“脆弱不利”的地位。加上运动、消费者权益运动的冲击,病人可能越来越希望能在不平等的处境中,得到一种对自己脆弱地位的保障,得到自己感觉受尊重的、的服务。即使医生可以做到既专业而又不失温暖、热情的人性关爱的一面,在这种冷冷的、高度的状态下是否会被患者忽视甚至被认为是!一旦医疗服务出现了患者自己认为的偏差,他们就可能开始寻找有力的手段“捍卫。”这些手段有的是告到医务科,有的是告上法庭,还有的可能更直接、更鲁莽,更让医生,比如:、袭医。
“面对和老百姓的及,我和我周围的医生们在沉默着;面对每天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成千上万的门诊病人,我依旧在认真地做好医治工作,希望那些辗转数家医院,充满期待的父老姐妹们能因我们的劳动和精湛医术而获得最好的诊断,把有限的救命钱花在刀刃上。”
“我能理解国家医疗的复杂与困难,我愿意也正在努力为全社会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的那一天奉献我的劳动!但在我奉献的时候,请关注我!请尊重我!认可我!我是骄傲的,别太伤我们的心!!!”
其实,社会在过问“医生你怎么说?”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去尝试着关爱和更深入地了解医生呢?假如医生现实的不能被逐步改善,不能形成相对宽松的社会和相对严格的专业管理机制,那么,医改能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