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将我国葡萄膜炎的诊治和研究水平推至国际先进水平,三十年潜心研究,他及其团队获得多项重要发现,惠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10余个国家的葡萄膜炎患者;作为一名医者,他用大医精诚的情怀温暖治愈了数以万计的患者;作为一名老师,他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医德楷模”的师表和认真严谨的科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眼科学人才。
他就是党的代表、国际眼炎症学会执行理事、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执行理事、国际Behcet病学会理事、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五一劳动章获得者、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组长杨培增。
2017年3月,在众多头衔中,杨培增又新增“首席医学专家”的荣誉。在这些荣誉背后,他有怎样的成长经历?从医三十年,这位医学大家有怎样的?他及其团队对葡萄膜炎的研究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葡萄膜炎患者带来了哪些影响?为此,记者走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走近这位著作等身、怀有“做一名好医生”梦的眼科教授。
由于父亲年迈(年长50岁),10岁的杨培增便在父亲的下,开始学医,也早早有外出帮人打针(注射)的机会。1975年,杨培增高中毕业后成了河南省濮阳县村卫生所的一名编外赤脚医生,每天既要下地劳动,又要不分时间、天气,随叫随到,为群众看病。
“母亲是个热心肠人,每当有病人来就诊时,总会先拿凳子、倒水照顾他们,不分夏天夜里暴雨倾盆还是冬天大雪纷飞。日久天长,母亲的身体渐渐吃不消了,出现头晕心慌、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杨培增介绍,虽然自幼跟随父亲学医,但立志做一名好医生,还是源自母亲的一次就诊经历。为了治病,他陪着母亲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后经人介绍得知电疗对神经官能症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便赶到新乡某医院治疗。
“医生,没有什么效果,是不是电量小的原因。”杨培增说,当听到母亲的询问后,他清楚地记得那位医生板着面孔,一脸不高兴,不由分说地加大了电压和电流量,随即母亲深身抽搐,差点晕厥。
“二小,我不治病了,咱们回家吧。”母亲惊恐的表情和医生一脸的和冷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个画面深深地烙在杨培增的脑海中,让他深刻地体会到患者及家属受到不负责任医生时的痛苦和,为此,他从小立志要做一名为病人解除疾苦、关心病人的好医生。
8月8日,立秋,天空下着小雨。走进重医附一院门诊部5楼的眼科诊室,宽敞的过道和长长的座椅上坐满了侯诊的患者及家属。记者了解得知,每周二、周四是杨培增的门诊日,每到这两天,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患者一大早便等侯在医院,由于看病的人多,杨培增的门诊时间也常常延至晚上9点、10点,甚至凌晨一、两点。他说不累是假的,但为了让患者早日恢复,为了给患者节省时间和费用,让患者能赶上第二天早上的火车和飞机,以及为了母亲“做一名好医生”的,他心甘情愿去做。
“他精湛的医术、仁厚的医德、体贴入微的言语,本身就是一剂良药一粒定心丸,是我等落入深渊患者的希望。”杨培增的一位患者在评价他时这样说道。
不少患者对杨培增说:“找到你为我们诊治,我们就放心了,你就放心大胆的治吧,即使在你这里治不好眼睛,瞎掉我们也不后悔了。”面对患者这般的信任,杨培增深感责任重大,在诊治过程中,他丝毫不敢懈怠。
有一次他患了肠胃炎,一整天没有。同事们劝他不要上门诊了,可他却说,患者从全国各地前来就诊,已经等了几天,他们都非常辛苦和为自己眼病着急。就这样他硬是强忍着痛苦为患者诊治,直到晚上7点多他才去输液治疗……几十年下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这样,杨培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
据统计,杨培增的患者80%来自重庆以外的地方,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患者及家属能够看上病、看好病,他在接诊时,养成了全神贯注于诊治,不容一点马虎的习惯,他说:“每当我穿上白大褂坐在诊室的时候,就好像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学生坐在高考的考场里。所有组织和器官都调动起来,高度紧张的大脑活动,使我忘掉了烦恼,忘记了饥饿和口渴,甚至忘了上卫生间……”
“不管患者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他都一一悉心诊治,从不敢懈怠和疏忽,用心和生命为患者视力、治愈疾病已成为人生的和目标。”这句线多年的体会。
他认为,医生治疗疾病有4个层次,即用药物、手术刀和器械为患者治疗,用脑子为患者治病,用心为患者治疗以及用生命为患者治病。其中用心治病在临床上被许多医生广泛使用,杨培增的理解是用心治病包括技术、责任和智慧三层含义。而用生命为患者治病是将生命倾注在为患者治病事业中的一种人生态度,是对患者高度负责、大爱的境界,这种境界激励着医生以治病救人为目标,自觉积极探索疾病根源,将解除患者疾苦当生。
2011年的秋天,张效房教授90寿辰纪念上,他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近百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郑州。作为学生代表,杨培增在晚会上发言说:“感谢张效房教授在我们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给予的指导以及在人生途中所给予的帮助和提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带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和阅历的增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人到中年的时候,回到家里能叫一声爹、娘,二是学生们、们在毕业后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在工作中或事业上遇到困难或有疑惑时,还有导师为你解惑,指点迷津。”
如今,同样作为1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导师,谈起人才培养,杨培增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对于他来讲,有多层含义。他认为第一层含意即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第二层含意说明老师的责任,第三层含意是学生的。
教学中,他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容一点马虎的“严厉”学生,制定了每周一次学生汇报会制度,汇报过去一周所查文献、实验进展、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写作情况等,有时会议持续到晚上11点、12点,甚至凌晨。十几年来,汇报会雷打不动。正是在这样的苦心下,近20年来,杨培增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名,他们毕业后工作在同仁医院、上海眼耳鼻喉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大型医院,成为了我国葡萄膜炎诊断、治疗和研究的中坚力量。
他培养的学生有的成为杰出青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有的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以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因而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我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用‘医者仁心’的去影响我的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责任心、爱心和智慧的医学家。”在谈到作为首席医学专家,他的目标时,杨培增这样说道。
值得提出的是,过度用药、过度治疗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原因有多方面:医生一味追求快速的治疗效果是主要原因之一,还与部分病人及家属喜欢使用所谓的贵药、好药、输液等有关。杨培增认为,这与医生治病的观念和缺乏“唯美思维”的意识有关。在处理疾病时,他一直践行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和唯美思维的治病思想,把治疗疾病推至艺术层面和哲学层面。
“所谓唯美思维,就是要强调用最少的药物、最小的剂量(刚好能控制疾病的剂量)、最简便的给药途径、最经济的成本、最优化的时间、最适宜的治疗时间,最终达到在不知不觉中治愈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疾病的最高境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临床、科研、教学以及中,杨培增一直运用和强调唯美思维的,让我国葡萄膜炎治疗中以往大剂量甚至冲击疗法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到消除紊乱、恢复平衡、和谐的重要性,不再一味追求短期治疗效果。
“二小,你一定要好好学本事,关心病人,咱要做一名好医生。”杨培增说母亲的话像长夜中一盏着他前进的道,伴他成长,也激励着他前行。为此,他潜心研究和不断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如何让葡萄膜炎患者更安全、更适宜的药物,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费用重见。近三十年来,杨培增及其团队只追葡萄膜炎这“一只羊”,对这种多发于青壮年,在我国常见而又重要的致盲眼病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多项重要发现,不仅了众多患者的视力,也将我国葡萄膜炎的诊治和研究水平推至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他创立了针对不同类型葡萄膜炎“科学化、简单化、个体化”系列治疗方案,摒弃了传疗中抗生素的和误用,治愈了数以万计的葡萄膜炎患者,为患者节省费用达亿元之多,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推广应用,已使抗生素使用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95%以上降至目前的30%,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避免了由抗生素误用和所致耐药性的发生。
杨培增及其团队发现与总结出我国葡萄膜炎常见类型、特征和致盲规律,绘制出我国葡萄膜炎的临床谱系,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及团队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葡萄膜炎临床病源库(18000例)和葡萄膜炎患者标本库(16000余份),为进一步探讨葡萄膜炎的免疫和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宝贵资源;建立起国际上单一机构患者数量最多、来源最广的葡萄膜炎诊治及研究中心,已为来自全国32省市自治区,部分来自美、英、法等10余个国家的性葡萄膜炎患者治愈了葡萄膜炎,了视力,引领曾是我国眼科最为薄弱的葡萄膜炎世界与国际接轨,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国际该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
三十年的时间,杨培增领导的团队发表180多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据ISI数据库近10年统计,他以第一完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数及影响因子在国际葡萄膜炎领域均列第一位。美国前葡萄膜炎学会Rosenbaum教授评价其团队“是国际上最富有研究的团队之一”;亚太眼内炎症学会Ohno教授称“杨培增教授团队正在领导着世界葡萄膜炎和眼内炎症的免疫学研究”。由于杨培增在葡萄膜炎研究中的贡献,他被选为与葡萄膜炎有关的4个国际性组织的执行理事、理事或,被授予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杰出成就、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及2016亚太眼科学会成就。
“念念不忘,必有回音。”三十年从医,杨培增始终怀揣着“做一名好医生”的梦想,用泪水与汗水去去追求。他说面对各种各样的葡萄膜炎患者,他心中充满的是对生命的与感激。是他们的信任让他有幸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数以万计的患者,使团队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病人资源,是病人的期待激励着他一直勇往直前,把中国眼科界曾是最薄弱的葡萄膜炎的治疗推向了国际的最前沿,赢得了世界赞许的目光!
他是一位眼科专家,用数十年的付出和努力给不计其数的病人带来。光阴不负有心人,孜孜不倦三十年,他成为了众多葡萄膜炎患者的眼。有一首歌叫“我是你的眼”,有一本书叫“我是你的眼”,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杨培增,他在书的封面这样写道:“我的生命已经不属于我自己,它属于广大葡萄膜炎患者,属于千千万万病人朋友!”,这是一位医学大家的人文情怀,也是一位眼科专家对病人的责任与大爱。(蒋永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