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吴一龙教授团队:助力肺癌慢病化管理CTONG患者长获益|肺凡医生

※发布时间:2024-12-2 9:17:31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2024年,正值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立50周年,为此,医学界携手IASLC,独家策划“肺越50年”栏目。对话国内外广大“肺凡医生”,分享肺癌诊疗中的体会及独家见解。

  本次,医学界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周清教授及刘思阳医生,共同探讨肺癌的诊疗发展历程就未来发展方向。

  半个世纪前的中国,肿瘤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不治之症”。怀着改变这一现状的理想,吴一龙教授坚定地选择了医学专业作为自己求学的方向,并在毕业后确定将肿瘤的综合治疗作为自己毕生探索与努力的方向。1988-1989年,吴一龙教授远赴求学。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统计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在科学研究及指导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循证医学的意义在于“遵循”和“求证”,为了将循证医学的在我国科研工作者中进行推广和,吴一龙教授以既往写作模式的方式撰写、出版了《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基础》,让众多初涉肿瘤治疗领域的医生深受影响。在这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广大医生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和认识,吴一龙教授又创办了《循证医学》。通过对最新循证及统计学方法的整理和述评,给广大科研工作者带去了系统、实用的循证医学理论,成为了国内循证医学领域的引领和标杆。

  对此,周清教授分享到:“从2003年开始,我师从吴一龙教授开始了对肺癌的研究和探索,20多年不断学习中,也了肺癌诊疗策略的进步和变革。肺癌作为恶性肿瘤领域极具挑战的第一大瘤种,其诊疗进展的每一次更新和变革都离不开循证医学的支持。得益于吴一龙教授在循证医学领域的深耕积累以及长久以来的,肺癌诊疗在20多年当中形成了以循证医学为依托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在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的研究探索中,这份苦乐交织的人生体验值得更多的年轻医生学习和借鉴。周清教授表示:“自2003年以来,肺癌诊疗进入靶向时代。彼时,EGFR突变刚被发现,精准医学也正处于萌芽阶段。在吴教授的带领下,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有幸参与到国内首批EGFR突变检测及人群数据积累的工作中。在当时,很多在如今看来清晰明了的都是未知的,是通过一点一滴的探索求证才逐渐明确的。虽然20多年的发展和累积,精准医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讲,前行道上探索和求证的初心始终不应改变。”

  医者的初心与为肺癌的诊疗带来了诸多的进步和变革,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脚踏实地的辛勤耕耘,更离不开远瞩的思想和远见。精准医学的发展,是一条充满未知与探索的前行之,需要一代又一代医生的不断,才能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自2000年以来,吴一龙教授先后多次受邀参加世界肺癌大会(WCLC)、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等极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在大会上将多项研究与世界的同仁进行了分享。在这期间,吴一龙教授逐渐认识到了组织力量在推动临床诊疗进步中的指导意义。2007年,在与国内肺癌领域多位顶尖专家探讨过后,吴教授决定创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研究协作组织,开展中国肺癌人群的研究,这也正是中国肿瘤协作组(CTONG)创立的初衷。

  此后,CTONG以中国肺癌患者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这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IPASS研究在整个人类抗癌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IPASS研究了EGFR突变阳性,尤其是19 DEL、L858R突变的肺腺癌人群是EGFR-TKI治疗的优势人群,并发现亚裔、女性、不吸烟、腺癌的肺癌患者EGFR突变的可能性较其它人群高。IPASS研究奠定吉非替尼在EGFR突变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地位,了人类抗癌治疗的新篇章,也拉开了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尤其是肺癌靶向治疗的序幕。研究结果全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在业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以此为开端,CTONG也逐步成长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组织。

  作为CTONG的秘书长,周清教授表示:“CTONG自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年,这当中,CTONG从寂寂无名到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不仅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医学研究者,为肺癌研究人才储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更让世界听到了中国之声,看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团结协作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未来必将会在国际舞台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作为CTONG的临床医学官,刘思阳医生为我们分享了年轻医生的体会。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CTONG1702大型II期伞式研究,作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报道的、具有真正意义“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临床试验,该研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了NGS测序及多个罕见靶点的检测,实现了可检测驱动基因的一次性筛选,开创了更加高效率的研究设计思。

  总的来说,针对中国肺癌人群的循证医学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对也带来了规范化诊疗上的变革,研究者们在前行中摸索出了一条“慢病化”的常态化管理道。

  CTONG以研究者发起的试验为主,深挖临床工作中的“痛点”,对临床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经过梳理和回顾,不难发现,CTONG系列的多项研究对于改变我国肺癌患者的诊疗策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围术期治疗方面,在靶向治疗出现之后,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如何在围术期实现有效降期,最大限度争取手术机会,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因此,在2011年启动了针对辅助治疗的CTONG1103试验和针对新辅助靶向治疗的CTONG1104试验。其中CTONG1104(ADJUVANT)研究证明吉非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中位OS长达75.5个月,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与历史数据相比,这是该患者组中观察到的最长OS之一”。吴一龙教授在社交上的一条动态也慨叹,研究历时9年,这是中国全国27家医院“共同创造的一项历史记录”。

  除此之外,晚期患者的脑转移问题一直是肺癌临床诊疗中的痛点,在CTONG1806试验的小样本量尝试后,又针对靶向治疗与全脑放疗(WBI)的疗效对比开展了大型的头对头研究(BRAIN研究)。结果显示,与WBI联合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伴多发性脑转移患者的iPFS,且安全性可控,有望成为该患者人群的治疗新选择。

  在2010年,CTONG着手布局了针对c-MET靶点的探索性研究,范围涉及扩增、突变及过表达的意义。上述试验中涉及到的创新性研究思,在取得显著的同时,也给后续广大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索指明了方向。随着影响力的逐步提升,CTONG已经成为了肺癌领域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品牌”。

  近二十年来,靶向及免疫治疗在肺癌综合诊疗中的探索,让人们看到了科学进步为患者获益的可能。吴一龙教授就以近期公布ADRIATIC和LAURA最新研究为例,分析了ADRIATIC研究首次证明免疫治疗能显著改善LS-SCLC患者,实现PFS和OS的双终点阳性,为该领域带来划时代的治疗曙光,有望成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新标准。基于LAURA研究的惊艳结果,根治性放化疗后使用奥希替尼巩固治疗将会成为EGFR突变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新的标准治疗模式。随着肺癌领域重磅研究数据更新,新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肺癌患者的慢病化长期逐渐成为可能。

  在未来,开发新的治疗靶点,解决现有治疗中的耐药问题,实现不同药物的最佳组合,最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手术空间将成为年轻一代研究者不断努力的方向。相信肺癌的慢病化管理必将会在摸索前行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

  最后,吴一龙教授团队总结道:“能够与全世界肺癌诊疗领域的同仁们一起努力,加速推进肺癌患者的长获益和诊疗的革新,是一件既荣幸又倍感责任的事情。在IASLC的下,中国学者正在为肺癌慢病化管理策略的制定和革新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医生在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中更推动了肺癌相关临床研究的长足发展与进步,也希望肺癌患者的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擅长领域: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对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肺癌精准治疗、靶向治疗耐药机制和克服耐药策略研究方面有深入研究。

  科研获: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和多项省级科研课题。主译译著一部,参加10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两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两项、二等两项,广东医学科学技术一等一项。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