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写下这篇经验帖的时候,离我五月开始准备考研快一年了,其实关于考研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我努力地回忆起那些日子,试图给正在准备的你一点点小的助益。同时也希望你们能明白,每一条考研都是不同的,你
先把我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我初试考了402,英语80,74,文学评论写作129,中国文学119。这是个比较平均的分数,除了中国文学看起来比较低。但是因为今年川大的中国文学题突然变了风格,所以这一门高分很少。
我的英语基础一直还不错,所以在这一科上花的时间比较少。主要精力放在了单词和阅读上,单词要每天背,早晚各一次,吃饭和休息前如果有时间,不妨再多来一遍。单词是硬功夫,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不要想着讨巧,最好是把每个单词的所有意思都记下来,因为考研英语偏向考一些生僻义。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哪道题做错了,一定要反复去咀嚼,琢磨命题人的思,每个选项都要仔细推敲,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选项,预埋的“陷阱”在哪里。到后期必须整理出类型,总结自己最容易踩的雷区在哪里,再有针对性地解决。
在英语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一篇阅读里错了两个,我就会把该篇文章全文。其实能在多方面锻炼全方位锻炼自己的英语综合素质,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提高过程。这不只是我的方法,前人的经验贴中也多有提及。我背东西比较快,一篇阅读下来大概也就40来分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速度灵活调整,比如可以只挑自己做错的部分或者只把重点长难句背一下。
注:全文的方式相当有效,我自己也曾在备考时使用过。但是大家不要本末倒置,分析和理解是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强化,不要为了背而去背。
总结起来,我的英语复习径是这样的:单词—长难句—真题,每天最多两个小时,重点在持之以恒的。一般来说,大家可以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更多一些。其实我最后英语发挥的并不是很好,阅读错了5个,和平时差的很远。因为头天晚上背,只睡了三个小时左右。到下午英语考试时头疼欲裂,所以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都浑浑噩噩的。
相对来说要简单多了。本来我是想着九月以后再开始准备的,但是暑假时听了一往的公开课,觉得应该早点做准备。所以大概7月末的时候我开始每天看一个小时左右的肖秀荣精讲精练,看得非常精细。有时晚上会去选择性地听一些阮晔老师的视频课程,还是很有收获的。
9月份的时候,就需要赶紧刷1000题了,有同学开始的比较早,如果时间安排来得及,我推荐大家适当往前赶一赶。刷题时,可以用多种颜色的笔进行重点标注。选择题非常重要,能不能考高分就看它了,做的时候也要踏实,不要为了刷数量而去做题,而是要回归到知识点,看看错了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下次出错。
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总结是不错的,等到大概10月份的时候可以配合着使用,来来回回把基础知识点背几遍,基本上也就可以应对考试了。我在大题的准备方面做得不到位,之前一直拖拖拉拉没有及时背,肖四是考试前一天时才临时抱的佛脚,导致慌乱万分,影响了最终的发挥。可见时间安排多么重要,如果大家能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大家早点开始为好。
专业课方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文学评论写作感到头疼,感觉无处下手。但是如果基本原理掌握地足够透彻,再形成自己的写作模板,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闫嘉本需要背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如果不是特别理解,那就先背,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
在对正文比较熟悉之后,就需要对课后的原典进行处理了。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或者重要的段落背一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答题时可以适当加以引用,是最好不过的。我当时没有自己总结笔记,只是简单整理了一下每个章节的脉络图,买了一往的文论基础知识点笔记,看了好多遍,相当一部分考题就在其中。
这里在给大家个小提示:赵毅衡老师那本书,在命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就应试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大。至于文论写作,写得也比较少,当时只写了四篇左右,但是每一次写都能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到最后会有个非常明确的努力方向,所以手上功夫一定是要有的,眼高手低要不得。
差不多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大家就需要有意识地去自己的写作模板了,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擅长的文体文风,形成初步的框架,考场上就可以直接套用。
中国文学史是我花费时间最多的,但是最终成绩不太理想,多多少少让我有些失落。以四卷本为主,概说通论我基本都能做到的程度,重要篇目也很熟悉,课后的原典也花了挺多时间去记忆。对于古代文学的考生来说,能从容适度地引出一段原典必然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我的文学史笔记做的比较简练,主要是结合四卷本,对照了下袁行霈版教材,理清了基本脉络。对一些常规的题目,也整理了自己个性化的答题要点。
虽说今年川大题目变动比较大,之前有意识押的题都没有命中,但由于基础复习扎实,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当代文学方面,我根据时间线索,也下了一些苦功夫,对作品选的阅读比较多,笔记也是结合作品进行了适当补充,尤其是是诗歌,如果能原句,总是很好的加分项。
就今年试题来看,我觉得复习时,非常有必要重视到一些朝代的学术争论,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描述。比如魏晋的文笔之辨、清代的唐宋诗之争得等等。甚至《天问》都以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在了考题中。
再来说下复试吧。我初试结束之后就彻底放飞了,一直在到处旅游,没有认认真真啃书。初试成绩出来后没有太在意复试,虽然加了一往的复试群,但是每天仍然是在散漫的状态中度过,直到时间进入3月份,我突然慌了,发现自己会的实在太少,那时特别后悔。
注:一往的2017复试群,今年录取率高达73%,3月中下旬以后每天晚上都有刚刚结束复试的同学说“昨天讨论的问题今天就问到了”。所以大家明年一定要重视群里的讨论。
由于报考的是宋元文学方向,所以我重点准备的是宋词,用了几天时间把领域内重要的一些著作如《诗词散论》、《胡云翼说词》、《胡云翼选词》等读了一遍。论文方面,重点准备的是李煜和辛弃疾的一些研究。由于准备不足,导致复试发挥很差,被老师为“深受文学史荼毒”、“论文看得太老”等,当时甚至感觉无望了。
但是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分数竟然还不错,这也是意外之喜了。当时我说自己喜欢词,尤其是李煜和辛弃疾,应老师要求背了一首,但是老师表示是曾过的,当时气氛就比较尴尬了。除此之外,问的就是一些具体宋词研究方面的问题和个人问题。关于复试方面,我先简单说这些,等大家过了初试,我们有机会再详细说明。
当结果出来的时候,在第二名的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怎么能不惊喜呢?回想起这段日子,有太多感慨。对于一个平素里懒惯了的人,难得有如此勤奋努力的时光。现在说起来一切云淡风轻,但当时也是千坎万坷:夏令营被拒、保研失利,当考研成为最后一条无可逃避的时,我就只有努力了。
也曾想过放弃。特别是因图书馆清理占座书籍而丢失了辛辛苦苦整理的笔记时,内心是崩溃的。但是第二天,还要忍痛在上,回去重新整理笔记、看书。我无比的知道:不能让自己的努力白费,除了考上,我别无选择。
注:这里也要给大家提一个醒:重要的资料、笔记一定要随身带着,最起码,不要让它在别处过夜,尤其是你自己整理的。
最后,如果感觉快撑不住了,不要害怕让自己放松。考研是个持久战,某段时间真的效率特别低,就让自己先休息一下,适当的娱乐并没有什么。效率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最后一句:复习的过程会比较枯燥,压力会随之而来,但所有逃避都不管用,必须按捺住自己躁动的心。踏踏实实复习的同学,都会考上。祝福每个奋斗过的人,都能如愿以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