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我和古代文学鉴赏(上

※发布时间:2017-6-20 12:01: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从事古典文学鉴赏研究是近二十年间的事。继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82年5月)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古典诗词欣赏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古典诗词欣赏入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2月)以及《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加之与周溶泉等人合作主编、主撰了《历代怨诗趣诗怪诗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独自主编、主撰了《历代诗鉴赏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参与《中华文学鉴赏宝库》、《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并参与从《诗经》到汉魏南北朝诗、唐诗、宋词、金、元、明、清历代的诗词与历代古文的四十多种大型文学辞典的撰稿500余篇,约700余万字,并被推选为全国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研究学会会长,此后学术界和文艺界便总是把我和古代文学鉴赏联系在一起。那末,我是怎么古代文学鉴赏之的呢?

  早在50年前,我虽然搞古代文学,但不搞文学鉴赏。1956年我于苏北师专(今为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毕业,年方弱冠,留校任中国古典文学助教。业师洪式良(洪师名为法,字式良,解放后以字行。)系上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创造社”中坚人物,与郭沫若为好友,他要求我能胜任从先秦到明清全程的教学,导师为蒋逸雪先生(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古文献学家),洪、蒋二师对我严格要求,谆谆:“不精小学(文字训诂之学)无以启古典文学之门;不明版本目录之学,无以辨古典文学之径;不熟读精思,无以登古典文学之堂;不熟习历史,明察,无以入古典文学之室;只有打牢的基础,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我谨遵师训,除从先秦至明清全程研读外,并主攻《诗》,广泛收集资料,且用心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写了《略谈诗词歌赋传统继承问题》(刊《日报》1956年11月17日第3版《文艺生活》副刊133期)、《略谈寄托》(刊华东师大《语文教学》1957年第8期)。可是好景不长,因家庭出身和有“海外关系”,一场莫名其妙的风暴把我刮到了乡野之上,躬耕陇亩,告别书本,与专业一别就是23年。生活道的改变,使我治学中断,而致后来步上另一条治学途经。

  粉碎“”后,我的冤案得到,参与组建扬州师院南通分院(即后来之南通师专、南通师范学院,今之南通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古代文学,重操旧业。其时百废待兴,学校资料匮乏,我个人六千多册藏书,由于全被“”抄走,为了教好书,现在只有靠腹藏知识备课,并将讲稿整理成文稿,投到各地文艺、语文刊物,以便同行参考。

  其时,正当思想解放、。古代文学有了应有的地位,社会普遍重视继承文化遗产,大、中学语文教材编入较多的古代作品,各地文学纷纷复刊和改版,很多师范院校创办语文刊物,需要大量解析古代作品的。这时的作者队伍,青黄不接。老专家还没有全部解放出来,出来了的有人还不敢写,或不屑写,有的年老的已不能写。编辑部求稿若渴,约稿信如雪片飞来。像中央人民《阅读与欣赏》节目,就特派周锡炎、刘刈到如皋(扬师南通分院当时借址如皋师范)来组稿。当时分院写作气氛很浓。吴功正、周溶泉都是强手、快手,才工作的周建忠、虹、陈豪、黄首翔等也都出手不凡,学生中汪政、缪三义、季金虎、屈宝贤、黄建宏、王建新、蒋文祥、郭继荣、黄碧石、黄志冲、赵国华等也起步就好。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用稿量大,分院作者在全国都形成声势,影响很大。这支作者队伍后来大多有所建树。吴功正、周建忠成为大家,汪政成为文学界的新秀。

  这时,我的作品较多。这是因为:首先,是蓄之愈久,发之愈力。过去23年中我的写作受到很大,如有报刊准备发表我的文章,妒贤嫉能者去一封“人民来信”,我的文章就不可能再获发表。如今“摘帽”问题已不存在,编辑部也不再“审查作者身份”,且需稿量大,这就促使我宵旰不怠地写作,以补回过去的损失。当时除和之外,从中央到各省、市的文学、教育刊物、语文刊物基本上发转过来了。最多一个月中曾有33篇文章见刊。其次,这时产品多,还由于23年的不待遇和十年文化对我的触动颇大。时,一夜之间,六亿神州猝然疯狂,不但无法可依,而且无理可讲。频繁的斗争,无数的学者文人遭屈,热昏头脑的青少年,甚至学有专长的“文人”从他人著作中找“”,极尽之,其手法近乎北宋的“乌台诗案”苏轼;其荼毒不在清代之下,者批有识者,无罪者被订为有罪,思想文化上一片混乱。一部作品,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著作,其思想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可以如此地给人“”的?对古代文学如何科学地理解和阐释,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热心写解析文章,试图用科学方析文本。

  再次,“”后文化界出现“断层”现象,一些才毕业的大学生,上学时只知“上、管、改”,大部分时间在那里“斗、批、改”,三年下来,没有读通过几篇古文。也是导致疯狂的一个因素,因此,要馈其知识之贫,治其心术之病,拯其,也是一项不容轻忽的工作。要为这被耽误了的一代补点课,指点,至少可以少出点专门混淆黑白、的家或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的痞子,这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应尽的责职,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读者接受的鉴赏方面来了。我想通过鉴赏文章使年轻人思想化、情操崇高化,思维科学化。我除了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与社会发展、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并研究一些阅读规律,探讨科学的方法。(本文作者系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

  推荐:

  

关键词: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