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著名的《列王纪》中,有英雄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父子相残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人看来也是那么熟悉,原来,《薛仁贵征东》中也有薛仁贵父子相残的故事。巧合的是,两个故事主题如此近似的作品,诞生的年代又那么接近,后人不免会猜想《列王纪》的这个故事是否会有某种来自中国的渊源,难道是那丝绸之把唐宋的文明传到了西域?抑或是将中东的文化神髓播扬到中原?
这样的问题,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恰属于主题学的范畴。主题学研究也是孟昭毅教授在研究中常常运用的方法之一。孟昭毅是“老三届”,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又算“新”。同辈人身上的特点在孟昭毅身上都有体现:勤勉、谦虚、朴实,在事业上有很强的进取心,把学术、理想看得高于一切。20年的不懈努力,已使他成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中青年当中的杰出者。
孟昭毅近年出版的《东方戏剧美学》(1997年)和《东方文化文学因缘》(1996年)被学界视为探索东方文化文学关系的力作。与作者的《比较文学探索》、《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一样,这两本著作同样反映了作者从比较文学角度研究东方文化文学敏锐新颖的学术思维。乐黛云教授曾评价说:“《东方文化文学因缘》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以丰富的资料加强了亚洲文学关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可以说是开垦了荒地,填补了空白,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在方方面也是开风气之先”。孟昭毅在《东方戏剧美学》中“试图探索东方戏剧内部的各个美学层面,以及东方戏剧在冲突、选择、融合、再造等历史现象中所隐含的美学底蕴。”此种努力,被季羡林教授称为“既提高了中国对东方文化的研究水平,又能培养出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收得一举两得之效。”
孟昭毅目前还是天津师大中文系系主任,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东方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多种学术职务。近期还将有专著《比较文学通论》发表,与此前的《比较文学探索》、《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成熟的比较文学研究体系。
但孟昭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在把他的研究视野向前延伸,立足于东方美学而把探究“域外汉学”作为自己的下一个研究目标,他说,钱钟书先生曾说比较文学要重在梳理中外文学关系,而对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学与文学、文学与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正是这种“梳理”的基础和拓展,目前虽然很少有人做,但这种研究的意义却是很大的。
文艺工作者不要一味地只是停留在总觉得“别人家的好”的层面,而是要立足本土,充分开发那些具有潜力的文化IP,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详细】
希望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能够看到更多人在书房、茶馆、公园等各种场合,安静地、幸福地阅读,空气中弥漫着纸质书微香的味道。【详细】
雄安新区的设立和建设,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详细】
雄安新区地处、天津、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优良、资源承载能力较强,具备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条件。【详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