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谢佩洪教授合作论文在中文期刊《管理世界》发表题为“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与‘合’?——基于中国联通与云南白药的双案例研究”的研究论文。另外两位合作者分别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和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斌副教授。
新时期混合所有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然而,混合所有制的相关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探索,对于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合才能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仍缺乏系统性阐释。谢佩洪教授研究团队基于对中国联通和云南白药混改实践的深度探索,将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的混合分解为维度的“混”,以及资源与治理维度的“合”。通过在数据、文献与理论之间的反复对接和迭代分析,尝试构建了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混”与“合”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研究发现了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的混合过程涌现出了两种模式:一是国民共享,即国有主导的平衡与“治理优化+资源协同”的战略组合相匹配;二是国民共治,即民营主导的平衡与“治理重构+资源重配”的战略组合相匹配。该研究为理解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的混合过程提供了系统性理论框架,同时也挑战了混合所有制实践强调“改”而忽视“合”的传统认知。
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理论缺口,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更为具体的研究问题:国有股东与战投的混合过程和模式是怎样的?进一步,配置如何影响治理建构的战略选择,治理建构又是如何影响资源整合的战略选择?本研究将混合进行了如下分解:即“混”是在股权和董事维度的表面结合,“合”是资源与治理维度的深度融合。通过对比分析两家案例企业混改过程的数据,构建了国有股东与战投“混”与“合”的理论模型,以此来阐释混合过程和模式,以及、治理和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第一,构建了系统性理论框架来阐释国有股东与战投的混合过程,归纳总结了国民共享与国民共治两种混合模式,并将、治理与资源联系起来;第二,提炼了治理优化与治理重构两个构念来解释治理建构的差异,并了配置对治理建构的影响机理,进一步丰富了代理理论;第三,归纳区分了资源协同与资源重配两个概念来解释资源整合战略的差异,并阐释了治理建构对资源整合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拓展资源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