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伟经纪人刘迎3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举行。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网3月24日讯(记者 张艳玲)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径,中国经济学要进行怎样的理论创新?中国经济学科建设需要进行怎样的布局?
23日在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经济学家、高校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学科建设和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进行研讨。
谈到经济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中国的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中国在大学进行经济学教育,要回答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及怎样运用这个制度的问题。中国特色有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这需要思想者发现、并阐释其历史进步性。
刘伟还表示,等到中国特色全面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时,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已在历史上充分展示,经济学界就不再是阐释其必要性、优越性了,而是要阐释如何运用该制度并使其更有效的问题了。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创新,中国经济学理论也不断发展。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径,中国经济学急需完成扎根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现代经济学精华,构建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
“新经济学院将专注理论经济学,以学院体制为突破,大力推动学科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力争建成世界一流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刘元春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理论体系的构建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探索未来径。
94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表示,希望新成立的经济学院能传承发扬好的传统,借鉴好的经验,学好、用好经济学,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要培养人才,加强理论经济学科人才队伍和教材建设。“我们这一代没有出现‘经济中的梅兰芳’,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培养出界上有话语权的著名经济学家,让其著作在全世界有影响力。”
大学教授、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前30年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没什么区别,走的道也是当时的主流道。但是中国后40年的走的是自己的道,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堪称经济学史上的奇迹。这是我们理论创新的机会。
林毅夫说,如果以中国发展作为理论创新来源,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现结构差异性的原因,这些原因是内生的。“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新的经济学院,推动理论创新和经济学科进一步发展。希望新成立的经济学院在现代经济学中引进结构概念,创新经济学理论,让其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能更好地世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下一步要顺利发展,要在理论上研究中国经济为何减速,目前的经济增长阶段、中国进入高收入阶段面临瓶颈和挑战、下一步增长潜力、中国要成正前沿创新型国家的短板和对外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等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中国经济尽管高速增长了40年,但是中国经济实力转变的分水岭是在2008年。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发生巨大改变,10年中国P由30万亿元增至90万亿元,社会福利发生很大改变。中国有2.04亿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爆发出巨大购买力。这10年中国经济发生巨变得益于中国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国从轨道交通到通讯网络建设都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和互联网赋能的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张军认为,中国经济已发生了结构性改变,P统计数据尽管很重要,但远没有真实的改变对中国经济长远影响更重要。我们要去理解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去讨论P数字是高估还是低估了中国经济的规模。
南京大学原党委洪银兴就乡村振兴战略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乡村振兴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直接面对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幸福问题。振兴农业要做强农业,要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将高农产业转向高效产业,扩大农业专业化分工,实现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振兴农村要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振兴,将高产穷村向高效富村转变;振兴农民要让农民富裕,实现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振兴,让农民家家有房子,人人有就业,个个有保障。
洪银兴认为,乡村振兴的成功秘诀在于挖掘乡村的内生动力,三、四产业要协调发展,要实行集体经济,提供公品服务和福利,支撑集体致富。同时,还要看到,村集体尤其是村党支部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另外,乡村振兴需要村庄集中,以便形成乡村规模经济,缩小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公共设施和相应的公品供给费用。另外还要让农村的村长在空间配置上更加集中,形成的新社区可成为新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