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四唯”评价体系下的学术不端乱象

※发布时间:2019-2-3 17:52: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核心提示:多年来,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项的人才评价机制下,国内的学术不端、学术乱象丛生,弄虚作假、一稿多投、剽窃、伪造学术履历等问题泛滥,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多年来,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项的人才评价机制下,国内的学术不端、学术乱象丛生,弄虚作假、一稿多投、剽窃、伪造学术履历等问题泛滥,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先是哈佛医学院对外宣告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国际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Anversa博士的31篇论文存在伪造与实验数据,相关期刊撤稿,引发医学学术界大地震。

  紧接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被曝出涉嫌学术不端,其在过去发表的超过120篇论文中有15篇涉嫌存在抄袭或者一稿多投等问题。

  多年来,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项的人才评价机制下,国内的学术不端、学术乱象丛生,弄虚作假、一稿多投、剽窃、伪造学术履历等问题泛滥,并且渗透到从高校、教师到学生,期刊、课题立项、科研基金审批等多层级、多环节,更是从此链条中衍生出论文代发、代写等中介服务。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涉嫌学术不端的事件得不到有效查处。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下称《报告》)对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分析后指出,学术不端问题已渗透到学术界的每一个层级,具有较强的普遍性。

  《报告》称,学术不端行为的涉事人既有大学校长、副校长,也有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部门负责人等管理和学术,还有普通教师和学生。

  近年来,有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玉良涉嫌履历造假、上百名学者论文被国外期刊撤稿等学术不端现象不断被。学术不端的形态也是五花八门,如,数据造假、剽窃、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等。

  然而,现实中,很多涉嫌学术不端的事件得不到有效查处。《报告》指出,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社会整体上对学术和学界不正之风包容度较高,无论是层面还是现实管理层面,都远未做到“零”。一些单位常常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千方百计对学术不端问题加以,使得一些本该受到查处的问题不了了之。

  某医药编辑韩石(化名)表示,作者在期刊必须同时要有单位介绍信,那么作为单位来讲,应该对自己职工的科研工作进行审核、监督,确保他们真正做了研究,然后才能出具单位介绍信,但这个环节现在基本上已经沦为一个形式,从源头上的监管就没有人去线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评价梁莹“撤稿”事件时说,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她的行为虽然是老生常谈的学术不端问题,但是她主动“撤稿”,并称“撤稿”的原因是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揭开了我国学术界的另一个带有极强成色彩的潜规则。即有的学者认为,要尽快取得学术,可以不择手段,在最初阶段可以采取作弊、造假手段,以此获得课题、经费、荣誉后,自己再“正儿八经”搞研究,只要现在搞的研究没问题,以往的就可既往不咎,一撤了之。

  谈起学术,必然绕不开论文,发表论文的数量可以称得上是国内高校教师评职称、申请课题、评项等最重要的考量标准,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科研人员争先恐后地文,尤其是在核心期刊上文。

  以梁莹为例。据公开报道称,2009年30岁的她入职南京大学时,已经发表30余篇论文,2011到2013年间她就发表了36篇文章。此后,于2015年度入选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6年度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梁莹文的数量,成功让她入职南京大学并一晋级。但论文质量和学术诚信做得如何,从其主动“撤稿”行为便可见一斑。

  可以说,撤稿,是学术不端问题被发现后的常规操作。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学者论文被国外期刊大批量撤稿的现象开始接连不断地出现。前不久,国际学术权威期刊《科学》发布的一个撤稿报告显示,过去10年里,学术期刊撤回的论文数量增加了10倍。在这些被撤回的中,其中“造假”约占60%。

  在撤稿报告的全球Top10的撤稿大户中,中国两作者上榜,其中一名是前井冈山大学钟华。其在2009年被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网站发表的指出,从2006年到2008年其在此刊物上发表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

  2017年4月,一家以出版学术性出版物闻名于世的科技出版社斯普林格发布消息称,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因作者审稿人和审稿意见而撤稿107篇论文。这些作者都来自中国,成为中国学术界一大丑闻。

  韩石说,这次事件在业内影响力很大,其中有不少医学领域知名专家牵涉其中,而很多都是挂名作者。这也是学术界一直存在的风气,甚至很多专家在被通报后才发现论文署名是自己的名字,。

  在韩石看来,此次梁莹事件的发生,虽只是从知网等数据库中删除了,但是各期刊上并未撤稿,从国内来看是多年来罕见的。他表示,在国内期刊发表之后再撤稿的现象少之又少。

  “即使出现撤稿,也是因为被举报后的查处,很少有期刊或者作者单位自查。很多时候,国内对学术不端问题的惩处轻微,基本不会对作者有太大影响,而一旦被国外期刊撤稿,其恶劣影响和代价都很大,这也导致了不少作者对国内和国外的期刊会有双重标准。”韩石说。

  熊丙奇在接受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人才评价体系,是用期刊论文的发表来代替对科研人员论文本身的评价,不注重论文本身的质量,不注重学术研究的。

  只重数量的前提下,写论文、文都变成了生意。从科研人员、老师到研究生,论文代写机构再到期刊编辑,有需求便有市场。熊丙奇说,现在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国内已经有几百、上千亿的论文代写市场。

  韩石也表示,论文造假的现象确实很普遍。“很多医生会找论文代写机构写论文、文,但现在比较糟糕的是,很多国内研究生不但存在剽窃、代写、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大多数对此问题的态度却是不以为然。”

  韩石表示,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审核论文的过程,需要与作者沟通,而实际上,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和论文代写、代发的中介机构斗智斗勇,而不是作者本人,完全了基本的学术交流诚信。

  “这些中介机构在论文查重这一关已经做得非常好了,送过来的稿子基本上不会在这一关上出问题。而且他们也在不断进步,现在已经进一步有了语义搜索、语义分析系统等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

  实际上,对这些问题,早在2005年,中国科协就专门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行为守则》。包括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然而,仍遏制不了这种乱象疯长的势头。

  今年7月,教育部曾发出通知要求严厉查处论文买卖、代写行为,但短短几个月之后,记者在某购物网站搜索论文代写代发、评职称等关键词,结果仍有不少网店在提供这些服务,成交量较大的有几千笔,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商品评价中反馈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论文质量。

  她来我家过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