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教坛撷英】师德 潜心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18-9-19 10:07: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编者按:日前,根据《四川大学关于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十佳”实施办法》要求,四川大学在教师节前夕评选出华西医院门诊部等15个“先进集体”、宋航等98名“先进个人”。在教师节当日,学校将举行庆祝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获得者进行表彰。学校新闻中心将刊发2018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大学2017-2018年优秀教师、四川大学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获得者、化学工程学院宋航教授,四川大学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提名获得者、华西口腔医学院石冰教授,四川大学2017-2018年优秀教师、历史文化学院白彬教授等部分获教师代表的优秀事迹,集中展示有理想、有情操、有扎实学识、有的好老师的良好风采,大力新时代我校人民教师师德、大爱和可贵品质,激励广大教职工发扬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全面育人、建功立业,形成全面加快学校“两个伟大”建设的良好氛围。

  人物简介:宋航教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负责人、四川省制药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制药与生物分离技术、天然药物、手性物分析与制备、药物及制药中间体以及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长期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实践课以及导论课程累计10余门。主持和参加各级教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1项,省级7项;获得国家、省及校级教学近10项;出版教材20多本,其中主编15本(国家规划教材3本)。近5年来指导本科生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本科生累计100余人,发表EI和核期刊论文6篇。牵头首创了“全国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和“全国制药工程征文竞赛(国际制药工程研究论文大赛中国区选拔赛)”,并指导参赛学生获得多项。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它项目30多项;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100多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获授权17项。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药学类专业(含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制药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协作组专家,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化工与制药分委员会认证专家,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30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能实现价值;一朝一夕的与学生相处,他像父亲一样竭尽所能,希望在物质和两方面都给学生提供帮助。他就是1986年进入川大任教的宋航老师,已在川大辛勤耕耘30余载年。回顾三尺上的悠悠岁月,半生为人师,青丝变华发,宋航老师认为这些年唯一没变的就是当年立志“授业解惑”的澎湃初心。他30多年如一日的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投入所有热情,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为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

  在化学工程学院,宋航老师每周有三天时间给本科、硕士、博士上专业课,剩下的时间是指导学生做实验,带领学生搞科研。加上出差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宋老师的工作总是应接不暇。作为四川省制药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宋航老师一直带领学生奋战在科研的前线。他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近10项,获国家级、部省级和校级教学若干项。他还在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及专业课程教学等做出了很多贡献。

  繁忙的教学和科研是宋老师的生活常态,他也很享受这种繁忙,而且从繁忙中总结出自己独有的应对方法。首先,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提前准备,仔细规划。宋老师给学生上课都会有意识地做好准备工作,将生活和教材融会贯通,尽可能多的准备知识点,不让学生单一的学习一种方法,而是能举一反三,创新。这也是同学们反映听宋老师课吸收效果很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将丰富人生经验总结为方,让学生在生活和研究中少走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宋老师很重视对学生方的培养,因为这种科学的方法不仅能高效工作还能创新思维,下来顺着走下去往往就是科研。宋老师说:“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丰富经验,我走过的弯,怎么能让学生再走一次呢。”

  最后,提高工作效率是兼顾科研与教学的最好方法。宋老师说:“作为高校老师,科研和教学必须都要兼顾。”科研是在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前进,也是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体现,有一定的科研经验才能在高校的课堂立足。反之教学是对自己研究的一种检验,也是让科研之星火不断,有教学之地才能让科研的更有价值。“大学老师就是这一切的中间环节,所以科研和教学一样也不能少,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吴曾是宋老师的学生,他经常因为是宋老师的研究生而被周围的同学羡慕。宋老师对学生好,也是出了名的。他经常以各种方式资助学生的学习,每年资助他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宋老师说:“只要有机会,我都让我的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我不想因为没有钱而让他们失去这样的经历。我也是从学生时代的贫苦过来的,只要有能力我都会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

  其实最让宋老师的学生感激和的是江安校区运行以来,宋老师将自已在江安花园200平方米住房装修后无偿提供给学生居住,一直到现在。刚开始因为实验室刚搬到江安,学生没有宿舍,两个校区来回跑很不方便,宋航老师就的将自己的房子贡献出来。现在因为学生做实验回宿舍很晚不方便,所以他的部分学生仍然住在这所房子里。这些年这套房子迎来一批批新生,又送走一批批毕业生,大家最难忘的就是有这样一个像家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像父亲一样关心他们的老师。

  宋老师在物质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在学生的世界做一个指。他的学生在茫然不知所措之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宋老师。他们说每当有困难有困惑找宋老师聊一聊总是很管用,宋老师的话总是能让自己云开雾散,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我做过宋老师的助教,很敬佩老师的教学态度,我的困难也得到过宋老师的帮助,他真的把我们学生当做自己的小孩。我觉得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我三生有幸。”吴说。

  人物简介:石冰,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华西口腔医院首席专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后任主任委员、中国唇腭裂联盟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学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唇腭裂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首席专家、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国际口腔医学》主编。

  师之大者,在于、授业、解惑;医之大者,在于奋战一线、勤疗民瘼;学之大者,在于苦心钻研、躬耕不辍。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在、行医、科研的道上,石冰教授不忘初心,始终秉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砥砺前行,在学科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石冰教授长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长达24年。先后为5年制本科生,7年制、8年制研究生主讲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专业英语》《唇腭裂修复外科》《口腔素描》等课程,他将党对高等医学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具体细化与执行,提出了影响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整体水平的“三段式模式”(建可开展实验司马南近况教学创新的平台,编基础与临床实验课程融合的教材,推行全体本科生参与的导师制),并付诸实践,沿续至今。

  在教书育人方面,他常以“存为人楷模之志,树严谨笃学之风,立以身传教之行”自勉,不仅专注于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而且非常热心于对学生思想、生活的关心关爱,先后担任2013级创新班班主任,关爱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切实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指导。

  石冰教授先后获得2005年口腔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教学,其中创建高水平医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工作获得新四川大学首个医学类“523实验室”建设工目,2006年获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等资助,实施后于2007年获评国家首个医学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并于2010年再次获得口腔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教学。他组织编写的与上述教学平台配套的教学系列教材,先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由Spring Book Company公司、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2015年口腔医学院再获全国唯一的国家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华西口腔医学院成为目前国家教学最多、出版实验教学教改教材最多、国家精品课程最多、国家教学名师最多的单位。

  石冰教授长期对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础于临床研究,尤其对先天性唇腭裂的研究与治疗,先后7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1次获国家自然课基金重点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90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内容包括开展了国际化和水平最高,发表论文最多的唇腭裂遗传学研究;建立了多种动物唇腭裂模型,达到广泛应用;阐明了与唇腭裂手术有关的关键问题与环节,为临床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唇腭裂术前畸形分析、分类和效果评价;发明了新旋转推进法等10余个国际新手术方法,已被写入国家最权威的本科、研究生和毕业后规培医生教材并在全国广泛应用。上述成绩获得中华医学,四川省科技进步(2次),华夏科技进步, 获受权专利4项等。

  口腔杏林的大道上,石冰教授始终坚守为师正心、为医、科研恒心,将华西口腔的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言行铸造、用医技赢得,用品德荣膺赞誉。为师为医,诚意正心,这大抵就是最实的石冰教授!

  人物简介:白彬,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学系主任、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南方民族考古》常务副主编。主要讲授考古目录学、考古学史、中国考古学3、田野发掘实习、田野调查实习、历史时期考古文献研读、汉唐考古研究、教考古研究等课程。主要从事教考古、汉唐考古研究等课程,是考古开创者之一,国内知名的考古专家,他在此领域研究水平居于国内外领先。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专著4部,近十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20余项,获国家、省、校励近30项。

  同学间早有传闻,白彬老师认真而严肃,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大家一致认为他是“文章,言传身教”的最好注解,是青年学子做学问的引人。

  白彬老师开设的历史时期考古系列课程,是川大考古的传统特色课程。他的讲授系统,授课内容丰富,与历史时期考古研究契合度很高。在基本的讲授外,他“教”与“学”互动,长期为同学们提供报告题目,帮助设计方案,安排大量时间让同学作专题报告。在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过程中,白老师总是帮忙联系获取不易查找的古文献和外文资料,呕心沥血,引导同学树立研究意识,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这一系列的举措对同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让许多从事考古研究的同学从中受益良多。

  2015年秋冬,白老师带领学生赴新津宝墩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长达110余天,长实践的超负荷工作,加上恶劣的野外食宿条件,让他最终染病,累到在工地上,而他“轻伤不下火线”,他对教书育人和心爱的考古事业之负责,由此可见一斑。

  他身兼考古系、实验室和《南方民族考古》的职务,还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很难想象,他还能抽出大量时间修改学生论文。无论是平素闲暇撰写的短篇,还是耗时费力而成的长篇学位论文,从学生流露出相关想法时起,他便不遗余力指导、督促查找资料、撰写综述、草拟大纲、论证可行、反复修改。撰写期间安排数次公开讨论,为同学们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指明了努力的正确方向。他为同学们修改论文,更是不计时间成本,夜以继日,以至于同学们经常在凌晨两三点收到他精细到标点,批注几百处的修改意见更是家常便饭。2015届一位文博专业硕士的学术基础较差,论文写的磕磕碰碰,甚是坎坷,为此,他悉心指导,前后为其修改学位论文7次,最多一页批注达百余条。正是由于白老师的诲人不倦、精心指导,最终使该论文答辩时不仅顺利通过,而且还获得优秀论文的赞誉。面谈、手机通话数小时讨论论文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一篇论文往往反复打磨。而一旦有同学的论文获得高水平刊物的发表,他便不吝嘉许,高兴甚过发表者本人。近三十年,他指导的学生论文不计其数,篇篇论文都凝聚着白老师付出的心血。对他来讲,一篇篇符合学术规范,具有创新的论文,是对他自己辛劳工作的最好励。他曾指导一位博士撰写学术论文,前后修改8次,最终发表在刊物——《考古》。

  白老师对同学大爱,是丝毫不计回报的关爱。他根据同学兴趣安排各种形式的田野实践,资助同学学位论文材料采集和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提供未经发表的项目资料供同学撰写论文,有好的工作机会便不遗余力地推荐条件合适的同学。

  他关切同学生活状态,不厌其烦地良好生活习惯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他鼓励体育锻炼和适当放松情绪;他总是让同学有时间多陪伴家人;同学生病,他总是过问不断,甚至联系熟识的医生专门就诊;对于同学们的家庭情况,他十分熟悉。针对条件稍差的,他会伸手相助,资助,免去许多同学求学的后顾之忧。

  白老师对同学总是真诚相待,十分乐于和同学交流,许多同学都有和他在川大花园家中一聊数小时,甚至忘记吃饭时间的经历。他尊重同学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任何想法,他总是不厌其烦聆听,并给出中肯的意见。他总是能够因材施教,鼓励同学按照自己的兴趣择业,不要局限于考古,而无论谁于考古之外的其他行业,有任何的小小成就,他都同样觉得十分欣慰。

  白老师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培养学生成才,不可避免地了相当多的本应用来陪伴家庭、开展科研、师友、娱乐的时间。“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许多白老师带过的学生表示,年幼时无解为何其成为老师的专词,而白老师以他的言传身教,为大家作了最详细生动的注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批批学生进入川大,师从白彬,学有所成,然后离开,但是他们中的很多,都没有中断和白老师的联系,社会,都会想起白老师的。有学生在给白老师的信中写到,“每一个人生,都是时间之海上的一艘航船,总有那么一批幸运者,因为某些巧合,得以见到海中央矗立的高耸灯塔。您无比坚定地站立,以穿透一切的,为经历风平浪静、急流、暗礁,甚至狂风巨浪的航船正确的航向,到达理想的彼岸。而我,即是这批幸运者之一。”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