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们还相继在《先进材料》(影响因子32.1分)、《先进功能材料》(影响因子19.9分)、《纳米今日》(影响因子18.9分)、《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7.7分)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篇,系列高质量研究表明骨科医学部科研实力已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近年来,骨科医学部党委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抓紧抓好,持续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
医学部党委多次召开青年人才培养专题座谈分析会和联合,组织各领域专家教授对青年医生逐人“问诊把脉”,依照个人专长制订发展“线图”;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遴选培养学科拔尖人才,让他们在重点项目、科研课题、重大任务中担纲领衔;创新实行“揭榜挂帅”机制,将影响科研产出的难点问题,在整个医学部“张榜求贤”,学历、资历等“门槛”,鼓励科研挂帅攻关;以院士“一对一”带教、重大课题项目牵引、高端实验平台托举、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等方式激发创新活力。
据了解,该医学部科技人才在已故卢世璧院士科研创新、勇攀高峰的学术激励下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形成了强大的人才梯队,先后3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1人荣获光华医学工程,4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荣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获评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目前,医学部拥有专业技术少将4名,待遇五级以上专家7名。快速崛起的高素质人才方阵为建设国际一流骨科医学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前不久,“骨科融合创新生态驱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军地20家单位5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聚焦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科影响力,今年初骨科医学部成功举办“骨科手术直播月”活动,骨科医学部关节外科团队进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面向全球同步直播,来自国内外数百家医院的2万余名医生在线观看,反响强烈。
据了解,骨科医学部着力构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立体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开展“中美顶尖医学专家联合”“国际前沿医学论坛”“中国环骨盆联盟沙龙”等品牌学术论坛和交流研讨百余场,用前沿科技破解军事医学保障领域中的难点问题,真正使科学研究对接部队卫勤需求,全面提升了科研对战斗力成长的贡献率和率。
骨科医学部率先完成世界首例利用5G技术远程指导机器人全髋关节置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和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成功接活断成三截的胳膊、捋直折叠人的腰杆、巨大骨肿瘤切除修复等重大疑难复杂手术。
骨科医学部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市重点实验室、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全军最大的骨科专科中心和联勤保障部队重点学科。同时,还是全国唯一的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军唯一的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中心、全军唯一军事训练伤防治重点实验室、全军唯一的战创伤重点实验室和MAKO骨科机器人亚大临床培训中心,系列国家、军队级研究平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降低部队官兵训练伤的发病率是骨科医学部军医专家们苦心钻研的课题。自2017年起,在军委后勤保障部和联勤保障部队的大力支持下,唐佩福教授带领骨科医学部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与研究中心的青年们围绕部队训练伤防治工作,深入高原海岛、边防哨所和基层部队开展以训练伤“知识巡讲、伤病巡诊、科研巡调”为主要内容的部队训练伤防治“三巡”服务,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调研基层部队训练伤防治亟需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攻关,攻克一个又一个训练伤防治难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系列法规、指南,编写了培训教材、大纲,研发了实用技术、器材。
如今不仅建起了全军的训练伤防治四级体系,一系列配套也在部队得到推广应用,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官兵健康有所盼,军医科研有所应。”良性的闭合回成为催生向战为战科研的“新引擎”,他们研制的跟腱断裂微创通道吻合系统、髋部骨折三角稳定髓内钉固定系统、严重骨盆骨折解锁闭合复位系统、软组织损伤负压封闭引流系统、股骨近段骨折内固定系统等装备为战伤救治储备先进技术。复杂骨盆骨折出血猛、深,是战伤救治领域里的世界性难题。
唐佩福教授、陈华教授带领团队向复杂骨盆骨折可视化微创治疗发起挑战,基于国际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成功研发“骨盆骨折手术智能系统”,使微创条件下为伤员快速实施手术成为可能。这套设备是战场急救的重要装备,也是患者的军地通用设配。如今,该系统在华西、湘雅、北部战区总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等军地医院推广应用,数千名患者从中受益。近年来,该医学部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30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5项、二等5项,国家级教学二等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16项。
新时代新征程,该医学部医务人员底气十足:决心建设军事特色更加鲜明,集战创伤救治、训练伤防治与疑难疾病诊疗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军事医学中心,始终以昂扬的状态和过硬的技能,完成好以战创伤、训练伤救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