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止于此,研究佛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无疑必须引入比较教学的观念与方法,认真辨析这些突出的异质性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对那些一身而兼容教与佛教影响的作家如鲁迅、许地山、老舍等,更应该细细地去品味、区分他们作品中寄寓的教情怀。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有清三百年佛教逐渐式微,对文学的影响也在减弱,近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人掀起一场复兴,使文学与佛教文化的关系重又得到明显的加强。五四时期出现的新文学作家大都受过这场复兴的影响,因而造成在新文学的发生资源中佛教文化占了一份比较突出的地位。后来,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日趋意识形态化,佛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逐渐淡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影响呈现出一种比较明显的回归趋势。所以对佛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的研究在时空范围上应该拓展到最近的! 年中国文学。这是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我所知,从个体方面来看当代与佛教文化渊源较深的作家有汪曾祺、史铁生、贾平凹、马丽华等,而从群体方面来看可供深入研究的文学现象更多。譬如90年代初期佛理散文在的广为流行,由于这些佛理散文往往是集束出版,而且这些散文作者既是文学家又是虔诚的佛教在家信徒,他们的写作目的不仅是对文学的热爱,而且是想通过自己体证佛法的感受来同读者交流如何用佛教的智慧抵御现代生活的机械与功利化,所以这一现象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读书范围,进入到了国民生活的构建之中。又如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文化热与寻根热的,有不少作家对这一神秘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结果就是给中国的文坛带来了一大批以藏地为空间、以藏传佛教文化为背景的小说与散文作品。这些作家本身的文化背景并不一样,有的是土生土长的藏人,如扎西达娃等,有的是带着一颗朝的心灵来参拜藏地文化的,如马丽华等,而有的则是完全抱着猎奇的目的来写藏地文化,如马原等。藏传佛教是我国佛教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印度晚期大乘盛行的无上瑜珈部密为主体,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了汉地佛教的一些因素,但藏传佛教的修法仪式种类繁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这些特色同藏地世界屋脊的高原地理结合起来就给这块人迹稀少的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出身汉族的评论家们一是对藏地陌生,二是对藏传佛教文化的了解不够,因而在评论这类作家作品时总不免有点“隔”。但这种文学现象确实需要深入的解读,因为长期以来在藏地与教就是合在一起的,解读这种现象可以为研究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之关系提供一个极有意义又极为特殊的案例。另外,80年代以来, 国家的教政策,佛教文化传统也在光大,佛教中的知识日益增多,消失已久的僧诗传统又在逐渐恢复,尤其是在等地,佛教由丛林,佛法更多地介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僧徒们不仅用传统的诗形式而且利用现代技术下的各种文艺形式来宣讲佛理,来表达的感受,这些由出家信徒们写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作品,就像古代中国的僧诗一样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财富,值得我们予以认真地整理与研究。
从课题的性质上看,佛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领域注重的是关系研究,梳理事实、指证事实至始至终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一定水平、奠定一定基础之后,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寻求这一关系的物化标记的层次上,而应该提升到学理探讨的层次。在佛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上有一些重要的命题具有开阔的学理空间,如佛教修辞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话语建构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佛教的词汇对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是有突出贡献的,境界、根器、品位、神思等等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语汇都是与佛教文化有关或者直接从佛教用语中而来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一下,为什么现代作家在陈陈相因的传统文学意象的同时会对佛教的一些经典意象感到兴趣?作家是怎样创造性地将时代的内容注入到这些经典意象中的?
当然,从学理上来研究佛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必然要回答一个目的性问题,也就是说研究这一关系究竟有何意义与价值。过去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研究只有一种文学史的学术意义与价值,而与我们的当下没有任何联系。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第一,佛教文化虽然来之于西土,但经过中国知识的以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通常主张要积极继承与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为当今社会文明的建设服务,这种可以继承与利用的民族传统文化无疑就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第二,二战以后,创伤的文化确实在从东方文化的诗性智慧中寻找解救文明科技发达而人性异化的危机,这从池田大作同汤因比的对话中可以体会其中思想的趋势,而东方文化的诗性智慧当然是指以佛、道的教为核心的人生智慧。因此,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佛教文化同中国当前的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之间的联系可能会更加强化。因此,学术界与界有责任以学理研究的态度来引导我们当下的文学更好地继承与佛教文化这一丰厚富丽的传统资源,而这种研究无疑既是目的所在,也是这一领域中亟待深化而且有着广泛空间的课题。
金木水火土命查询表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