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涉及高校学术不端的消息频遭,但仍屡禁不止。日前,福建福州一高校财会系的应届毕业生就被爆出“论文查重几乎都未达标准”,以至于校方所有学生返校,接受专门指导。该校一名负责人回应称,毕业阶段,多数学生在外实习,故有“返校”一说,至于查重未通过的现象,他认为“很正常”。
但凡经历过高校论文写作者,对“论文查重”都不陌生,其全称应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一般而言,高校在正式检测之前都会安排相应,避免“踩雷”。而该校如此大规模的集体“中枪”,就算不全是源于恶意剽窃,恐怕也并非“不清楚学术规范”那么简单。
国内由学术不端而引发的学术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沉疴痼疾。此前查重系统还不甚完善,不端行为往往由个人把关,主观性强,漏洞大,不少钻营者于是了抄袭、伪造这条捷径。随着查重系统的逐步完善,不端行为本应有所缓解,然而现实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论文写作群体开始发展出更复杂的“抄袭”策略。一览淘宝网店,售卖提前查重服务的店家生意兴隆,还一并附送“修改秘籍”,或有偿通关。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目前针对学术不端的防范仍是治标不治本。论文查重也好,对个别案例也罢,也许能得一时之效果,但长期来看,依然是“有态度没办法”。试想,若用人单位或学校对论文高度重视,凡有学术不端,宁可取消聘用、学位,还有人甘冒这样的风险吗?看似是写作者个人的品德问题,实则背后映射出的却是社会对学术不端问题的轻视。
放眼国外,许多国家对学术不端之举的,无不建立在对学术的极度推崇之上。美国历来以对科研的重视而闻名,对学术不端深恶痛绝,其一方面以严峻的法律手段打击学术不端,另一方面也赋予高校教育崇高的地位。同样以重视治学著称,不仅民间组织了论文剽窃纠察队,专盯名人,普通的学术不端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国外的经验当然可供借鉴,立法保障、民间监督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要解开症结,也应从国内实际着手,顺藤摸瓜。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术的问题,首先还得从学术本身寻找原因。唯当学术严谨,论文扎实,才可能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反映其思辨水平。也唯有学术成其为学术,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进而满足社会考察的需求,而社会需求反过来又将促进学术的多样、严谨和接地气。
治理学术不端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界“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纷乱中不改初心,在急流中坚守,也需要依靠整个社会在制度建设、职业生态建设上步步为营,扭转局势。只有当高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当学术和教育得到真正的尊重,不端行为才有的可能。
又到毕业季,找工作之外,学位论文也是毕业生必须迈过的一道。笔者了解到,毕业生使用较多的是Paperpass检测系统和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史越告诉笔者,她的论文大部分内容都是根据写的,因而重复率很低。
在学姐的指点下,小王找到提高综合测评分数的捷径——代写代文。”在最后一次综合测评中,小王凭借3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的论文排名第三,获得保送资格,成功保送到某“211工程”大学。
进入3月,全国各高校陆续发布自主招生简章。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在过硬的和报刊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在自主招生中占有优势,似乎在情理之中。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