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虎爸小悦读--中美数学教育到底孰强孰弱?

※发布时间:2017-9-21 17:19:4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章称:我把一个孩子放进了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内,到现在已经有5个年头了,在此期间我也与不同教育阶段的中国老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交流。我发现,中国确实有一些管用的秘诀值得效仿。主要是对教育的一些态度。

  根据《心理学》刊登的2004年对112名三四年级学生的研究报告,让老师在教室里拥有毋庸置疑的权威,对学生学习几何学和计算机编程大有裨益,对这类课程来说,直接讲授(而不是学生主导的探索发现方式)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还有研究显示,对于数学能力不强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老师展示解题步骤然后进行反复,可以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日报》 2015年9月发表中国教育部师范司高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中数学课程国家标准》研制组组长张奠宙文章称,中国数学教育得益于基础扎实。基本训练,往往很枯燥,学起来不怎么愉快,也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教学上只要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熟练准确,养成习惯就好了。

  《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文章《数学教育中国并不远强于欧美》称,2008年的论文《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从知识含量、推理、运算、背景、探究多个维度,通过难度公式系统比较了中美典型初中教材的难度。

  之所以产生中国教材难而美国教材简单的印象,一方面在于之前用于比较的教材比较陈旧,另一方面在于中国的习题难度更高,同样的知识点出题更难,而不是在知识深度上有更多要求。

  去年(2014年)因为在解决孪生素数难题上做出开创性贡献而名声大噪的中国数学家张益唐,在北大完成本科教育后就去美国继续深造、研究。他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假如自己留在中国,绝对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数学突破。

  国外的IMO获者中有很多最终都在数学上做出极大成就,例如俄罗斯/前苏联九位菲尔茨获得者中,有五位拿过IMO牌;著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参加过三次IMO,全部有所斩获,他在2006年获得菲尔茨。

  截至2008年,中国在国际奥赛上获得超过130枚牌,其中超过100枚是金牌。但是其中没有一位菲尔茨或阿贝尔获得者--这两个项被认为是数学界的诺贝尔,是青年数学家的最高荣誉--连从事数学行业的人数都寥寥无几。

  中美两国的数学教育课程难度也是经常被讨论的线年《中国青年报》,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博士上官子木的文章称,我们常常笼统地说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比美国难,其实,我们只是难在数学课程上,而其他课程,尤其是社会人文课程,美国学校的要求则远远高于中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