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观点 夏伍华:乡土化让习作教学更高效

※发布时间:2017-10-15 9:51: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小学生习作教学现状令人不容乐观。乡土化,是儿童乡土写作最鲜明的特点,也是让习作教学走向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试从习作活动乡土化、读写结合乡土化、作文展评乡土化三个方面阐述儿童习作乡土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借以提高习作教学的绩效。

  儿童乡土写作以儿童生活的中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作为写作的素材,通过儿童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来赞美家乡,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深化情感、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化,是儿童乡土写作最鲜明的特点,也是让习作教学走向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乡土作文敞开写作新门径。

  依赖于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缺少一个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系统和写作训练系统。写作教学内容的缺失和偏位已成了制约写作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四年级的作文,都是依赖于主题阅读下的作文教学,缺少自身螺旋式提升的写作体系和具体要求,造成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导致作文教学质量不高。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是习作最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为丰富儿童写作题材,提高写作质量创造了可能。

  乡土作文就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或教材大纲)的范围内,以学校的所在地或学生出生成长的本土为题材的作文。儿童的写作离不开乡土,儿童的第一个见到的世界是乡土,童年生活时期最长的世界是乡土,儿童获得生命体验最深的世界又是乡土,儿童获得个悟的最重要的体会还是乡土,只有让儿童去关注乡土,表达乡土,才能激发出每一个儿童心里最柔软的那一块,他们也最有话可说,最有话可写。乡土作文是最具有民族根和儿童心的作文。

  乡土资源是源远流长最为丰富的,就拿笔者所在的乡土来说吧,上虞是虞舜文化的发源地,历代乡贤辈出、群星灿烂,民间故事丰盈,民族文化深厚,“东山再起”的东山,孝女曹娥的曹娥江,春晖教育之光的白马湖,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覆卮山……所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家乡教育财富。上虞地方文化丛书的出版,小学《可爱的上虞》地方教材的推行,“知我上虞,爱我上虞,兴我上虞”系列活动蓬勃开展,为乡土写作教学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开展乡土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乡土人文熏陶下,激发写作兴趣,贴近现实生活,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1)乡土人物:指历史上乡土所涌现的名人贤士。如《走近爷爷》《美丽的传说——曹娥的故事》《孝心永流传》《孟尝村的由来》《舜的故事》《梁祝传说》《当代曹娥——曹秋芳》等。

  (2)乡土景物:故乡的山山水水。如《我爱龙山公园》《雪天游龙山》《冬日的东山湖》《东山行》《家乡的》《热闹的跳蚤市场》《我们的东升桥》《古老的九狮桥》《走访丰惠老街》《谁不夸我家乡好》《游凤鸣山》《踏雪寻梅》《走访“北撤遗址”》《白马湖之春》等。

  (3)乡土文物:指乡土历史遗传的所有古迹和器物。如《化蝶》《越窑青瓷的故事》《曹娥庙里碑帖多》等。

  (4)乡土名物:对地方名特产的特点、传说及其现代发展的介绍。如《采梅记》《采茶舞曲》《茶是怎么做成的?》《果乡飘飘夸家乡》《果园里的风波》《阳春三月笋干菜》等。

  (5)乡土“非遗”:就是指乡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某一种民间小调、民间曲艺、民间技艺、民间节气、民间仪式活动,等等。如《巧手包饺子》《让妈妈也甜甜嘴——元宵记事》《甜甜蜜蜜过大年》《新年趣事之年夜饭》《从头新到脚》《幸福的红包包》《清明艾饺情》《端午粽香飘》等。这个体系为儿童所熟知,易于感受,易于体验,自然也就易于写作。

  如何将乡土作文整合于人教版教科书习作内容之中,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在新课程指导下,适当调整和安排习作内容,使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确可以写什么,教师更明白该教什么。我对三到六年级乡土作文进行导练设计,这一系列的乡土作文题材,就是在吃透教科书的下,进行有机地筛选和调整,如我们将上虞的名胜古迹分散在八册的习作内容中,将上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贯穿在活动习作中,以四年级上册乡土习作设计为例:

  一方山水,独有一方风情,乡土文学景物的地域性、风俗的独特性、人物的乡土性等特点,更易缩短距离感,产生亲和力,更易激发乡土情感,乡土文学的作家更接近读者,从乡土文学中汲取营养,提炼写作技能,丰富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教材文本中迁移 :实行读写结合乡土化,让儿童在读写中迁移写作技能,表达乡土情怀是乡土作文的创新点。如《家乡的桥》学后可进行主题迁移,描写上虞的桥,叙写古桥迷人的传说;如学习《颐和园》后运用过渡衔接手法写美丽的校园,应用《人家》对比手法写美丽的水乡,迁移《桂林山水》排比手法写校园仙鹤喷泉的美景,等等。如苏教版《月亮湾》第二段学习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ABB结构叠词、比喻句,抓住家乡田野、小河的形状、色彩,写一段话,写出家乡景色的美。学生在文本的中习得了表达的方法,结合图片和生活观察,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稚气的家乡“图”。

  (2)乡土文学中品味 :乡土文学的作家更接近读者,乡土文学景物的地域性、风俗的独特性、人物的乡土性等特点,更易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感,产生亲和力,更易激发乡土情感。如上虞有孝女曹娥、梁祝化蝶、合浦还珠、称炭炼剑、舜与百官、大禹治水、唐诗之、谢安出山等美丽的乡土故事……从乡土文学中汲取营养,提炼写作技能,丰富情感,更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土化体验活动开掘出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激发出孩子写作的乐趣,让作文课堂走向,走向生本,走向社会实践。

  (1)诵诵乡土童谣。“蔡林蔡百家,日夜摸鱼虾,摸来鱼虾给人家,自吃糠糟豆腐渣。”这是解放前流传在上虞崧厦镇蔡林村的民谚。这样的乡土童谣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创作题材,反映当地民情风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爱憎、理想及各种思想感情,具有相当浓厚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与艺术的感染力,诵起来琅琅上口。开展乡土童谣活动,让儿童在中激发情感,中艺术,中学会创编。如童谣:“一根绳,两人摇,三个宝宝排队跳。摇得低,像水池,摇得高,像座桥。摇摇摇,像波涛,跳跳跳,鱼蹦高。你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水中闹。”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乡土作家郑志刚的《跳绳歌》,被评为“全国80首优秀童谣”。老师独辟蹊径,开展《快乐的游戏——创编童谣》创作指导,让学生吟诵童谣,发现童谣的特点,运用童谣创作方法,创编童谣。如赵艳小朋友的《跳皮筋》:蓝天高,白云飘,小朋友把皮筋跳。蹦蹦蹦,跳跳跳,你跳我跳大家跳,一群“袋鼠”蹦儿高,人人跳得乐淘淘。许佳颖小朋友的《踢毽子》:踢踢踢,踢毽子,踢得高,像只鸟,踢得低,像只鸡。你踢我踢大家踢,大家玩得笑嘻嘻。

  (2)讲讲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以口头形式,时代久远,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同时,这些民间故事还能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上虞是中国英台之乡,民间故事丰盈,民族文化深厚,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更有孝女曹娥、合浦还珠、称炭炼剑、舜与百官、大禹治水、唐诗之、谢安出山等一大批美丽的乡土故事,通过电视、网络,让学生观看民间故事,记写美丽传说,举行民间故事表演赛,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等,使沉寂的历史山水灵光四射,在传承和演绎传说的字里行间深入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自然升腾出热爱家乡的乡土情结。

  (3)游游乡土名胜。一方山水,独有一方风情,一方名胜,凝聚一方人文。上虞名胜众多,物华天宝,有“东山再起”的东山,孝女曹娥的曹娥江,小舜江水库的小舜江,春晖教育之先的白马湖,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覆卮山,有凤鸣仙境、曹娥庙、谢晋老屋、陈春澜大宅院……亲近乡土名胜,写写导游词,做做小导游,夸夸风味小吃,推介家乡特产,激发写作兴趣,丰富体验。如宋明霞老师结合家乡产水果丰富的特点,创设举行一年一度鲜果展销会情境,请小朋友为家乡水果编儿歌,喊响水果品牌,吸引全国游客参加家乡四季仙果游活动。学生们纷纷为下管樱桃、长塘柿子、盖北葡萄、丁宅的草莓、二都杨梅编儿歌,做广告,果香飘飘,别有韵味:“长塘柿子长得好,红柿子,黄柿子,揭开盖子尝一尝,味道甜甜像蜜糖。紫葡萄,一串串,挂在藤上荡秋千。美人指,红玫瑰,品种丰富任你挑。甜津津,香喷喷,这里是江南吐鲁番。”

  (4)采风乡俚风俗。浓郁的民风民俗也是作文的好素材。“央视论坛”中有一句话: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只有把除夕吃饺子、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农村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引领孩子们去体验、,以古典的心情虔诚地去接受民族人文的沐浴。这样,孩子们既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同时丰富了他们的作文素材库。同时,我们还让孩子们向老人们请教、了解,我们当地还有哪些传统的风俗,让他们进行搜集、调查、访问,然后,查阅资料,进行整理,汇编成册,收入班级的“民风民俗”集。

  (5)采集乡土语言。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其日常口语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是最鲜活最生动的作文资源,方言可以反映出人们思考和理解世界,有助于学生表达某些概念和思想,利用方言作文法,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中的“内容”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有效解决学生作文中的表达关。学生没有了语言表达障碍,写作热情自然就高涨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关注生活,最终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在作文前,我们可让学生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农村学生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语言来作文,不仅增强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还能激发作文的兴趣。孩子们在作文时偶尔出现一两句方言既方便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又不时增添了幽默与诙谐,还体现了作文来源于生活。在谈亲情的作文中,学生为了表达出父母对他的爱,用上了方言的称呼“囡囡”“宝宝”等,字里行间无须多着墨那浓浓的亲情就浸润纸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鼓励”,而这种充满情感的激励、和鼓励,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的,都将会产生令人欣喜的力量,有时对学生提一个不如对他的一次激励。融合虞舜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珍贵家乡教育资源,进行乡土展评,是作文评改的又一条途径。我在班内开设一个“乡土作文角”,学生的作文随时可以展出,大家互相学习交流。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如“江南第一庙”“可爱的家乡”“上虞的年味”等乡土特色展评;我引导学生编写“半山文学社”刊物,里面有每位学生的文章;我还用乡土名片激励学生写作热情、爱乡情怀。我们还开展一系列的乡土作文活动,如邀请乡土作家,开展乡土作文竞赛等,为儿童一生健康发展奠定丰厚的底子。

  推荐:

  

关键词: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