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深山名师的绽放之

※发布时间:2017-10-14 0:47: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谢志映,女,出生于1982年3月,2001年毕业于襄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分院,回到偏僻的保康县两峪乡从事教育工作。2001年秋至2005年春任教小学语文,2005年因中学化学老师另谋高就,调两峪乡中心学校任化学教师。教学化学第一年,全县12个乡镇里取得了第五的好业绩,助力学校取得教学。从2008开始,所学成绩越居全县首位。任学教学期间先后参加了市级化学实验创新、优质课及县级“生本课堂”达标晋级、优质课等活动,均获得一等。2013年以来,积极探索教育局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引领课改,并先后在协作区、县级“生本课堂”里讲示范课,代表保康县参加襄阳市化学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因教学教研效果突出,2016年获得教育局颁发的“首届‘推进生本课堂先进教师’称号”。2017年秋季,被评为保康县名师。

  她从2001年工作岗位后,先后任教过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美术、音乐、初中化学、生物、历史、美术、科技活动等课程。足迹踏遍了乡内小学、中学,先后担任过学校团支部、实验员、班主任等角色。

  2001年,19岁的她刚工作岗位,当时,远离集镇的麻坪小学缺少教师,因工作需要她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没有亲人在身旁的艰苦条件里以校为家,在麻坪小学工作两年。

  2003年,乡小学急需语文教师,她又应岗位需要调任乡小学。在两峪小学任教的两年里,她潜心学习,钻研教材,向老教师学习,逐步成为了全县小学语文教师。

  2005年,乡中心学校化学教师调走了,因她读初中时化学成绩较好,领导协商后又把她调到两峪中学担任化学教师。

  面对新的岗位,她当时两眼一,学校仅有她一名化学教师,面对三个班150多名渴望求知的眼神,她感觉肩上的压力太重了,中师毕业的她,无论是学科知识储备,还是化学学科的教学经验,都很匮乏。

  摆在她面前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半年不到的时间,我把《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研读的透透彻彻,在本上做完了全册课本的习题,做完了近五年的中考化学学科试卷50余份,到临近乡镇听化学课50多节,写学习笔记4万余字……

  作为一名新上岗教师,每次上课,她都提前几分钟进教室,热情地与学生交流,或点拨指导,或答疑解惑。她的每次备课,都潜心钻研教材,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形成自己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有时,她用魔术的形式引入新课,氢氧化钠、石蕊试液、瓶瓶罐罐都是她的魔术道具。

  有时,她将一些重要的定义、定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反复记忆;有时,对一些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竞赛。

  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同学们往往昏昏欲睡,她会风趣地说:“平日里大家都是氧,个个活蹦乱跳,现在怎么都成了惰性气体了?要不要来点催化剂,促使大家快速反应?”在一片笑声中,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2006年中考,也就是她带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所带化学学科就取得了全县第三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

  随着学校规模不断缩减,她在担任化学教学的同时,兼任生物、历史、科技活动等学科教学。2016年学校实验员退休,她又承担起实验员工作。

  作为一名常年任教毕业年级的教师,多年担任班主任,为学校连续十多年获得教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平日里她从不错过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哪个级别的课,她都会用心听,用心琢磨,“取之精华,摒弃糟粕”,消化、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

  积极争取每一次研课机会,研究课,评优课,观摩课,她认为,每一次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一次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她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并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学习新课标,积极参与新课改,把生本课堂的“三学小组”模式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来。及时批改作业,耐心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把她当做最信赖的教师、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人。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喜欢上她的课,任教班级教学成绩越来越好,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虽然年年都带初三化学,她却从不照搬往届教案,总是在认真分析应届学生,研究近年来化学出题动向,翻阅各种教学刊物,将好的经验与构思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修改形成适合应届毕业生的导学案。积极参加教学,努力尝试分层教学,积极参与生本课堂。为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尖子生注重知识的联系,运用变式教学开发逆向思维,迎合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尖子更尖。学困生注重双基的落实,同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作业面批、个别、情感鼓励等等,使他们体会到分层不等于被放弃,而是有针对性的提高,增强了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明显提高。

  作为班主任,在提高自己任教学科成绩的同时,积极协调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培优转差工作,努力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成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她任教的班级中,重点高中的录取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从2005年到现在,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12年,每年教学成绩都在全县前列,获得县级教学10次,其中5次获得一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获20余篇,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及说课三次,县级优质课3次,先后获得过县级优秀教师、名师等称号,连续多年考核获得优秀等次。

  2012年秋季,全县启动生本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抓住机遇,潜心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实践,把新的带进课堂,把教学中最亮丽、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师生共同体验到教与学的乐趣,享受教育的幸福。于是,在她的课堂中不时地出现了许多新的尝试,每每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有位名人曾说:“课堂上宁可要深刻的一部分,也不要平淡的全部。”。在教学中,她鼓励学生敢于“突发奇想”,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越轨”。提倡学生,提倡七嘴八舌,提倡异想天开,提倡大胆争论。在新授《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探究》时,她是这样导入的:“你对二氧化碳了解多少?”学生甲:“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学生乙:“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学生丙:“二氧化碳有还原性。”虽然丙同学说的不对,但学生的参与明显比前一节课积极。她也很委婉的说,至于二氧化碳有没有还原性, 她们将在这章的第三节去学习。之后她引导学生齐读了学案上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然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读课本,白板出示自学任务: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3、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4、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步骤;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满。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他们弄懂的问题。在展示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满时,其中一个组的代表站起来说:“二氧化碳的验满时用木条放到瓶口,看是否熄灭。”另一个组的一个女生很快纠正:“应该是燃烧的木条。”这一补充使其他同学频频点头赞成,她也很受,这是老师生听所看不到的景象。在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时,因为白板出示的空很多,很多学生胆怯不敢上去,片刻寂静后,一个高挑的男生上去了,很快做起了。在这个男学生准备下去时,她拉住了他,让他来这一题。在她和这个男生的对答引导下,学生很快知道选择 A、B的原因是因为反应物的状态不同和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所决定的,这样的教学是不是很简单呢,学生也学得很轻松。由于学生已经理解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取决于气体是否溶解于水和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在确定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时学生显得,。整节课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在问题中发现,在积累中拓展,在展示中进步,这样的课难度不是老师向往的,学生也喜欢的吗?

  而这个个子高挑的男生并不是化学课代表,也不是班上的优生,连中等生都算不上,简直是别科老师眼中的差生。思品老师说他写字十个字有7个是错的,英语老师说他根本不搞英语。听着老师们对这个男生的评价,更坚定了她课改的信心。

  俗语说:“实践在即 理论先行”。 “生本课堂”在她的教育生涯里是个新名词,没有理论的支撑怎么去践行呢?一方面她积极参与到理论学习中,仔细研读《教育走向生本》、《且行且思》、《化学新课程标准》等理论,一方面有幸随教研室及名师团队赴江浙名校实地学习,然后在自己的课堂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参与县内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化学生本课堂模式。讲全县生本课堂示范课,起到生本课堂教学引领作用。参与全县优质课评选,获得一等。代表保康县参加襄阳市化学优质课竞赛,继续把“一等”收入囊中。

  2012年起担任学校理科教研组长、第一协作区大教研组长,充分发挥作用,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一起研究备课,讲示范课、示范说课、示范评课、反复磨课、开展生本课堂专题等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年轻教师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直言不讳地给予,使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这些教师成长为教学、优秀教师。

  曾经班上有一个很聪明的男同学,偏科非常严重,数学成绩非常棒,但是化学成绩却常常不及格,而且他对化学还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课上常常开小差。她在课后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化学,这个同学回答说自己对化学不感兴趣,化学式背不下来,觉得很难,时间长了就更不爱学了。从那之后,她每堂课都会留意他,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还耐心地给他,每次考试前也都会给他鼓励,只要他有一丁点的进步,都会及时在班上表扬他。渐渐地,这个孩子对化学感兴趣了,化学成绩提高了不少,人也更加开朗自信了。

  小芳是她班上的一名早恋生,为了把小芳等同学从早恋的中拉回来,她精心设计了一节“焦点”式的班会课,分别为视频回放、时空连线、自她反思三个环节,的教训、专家的分析、老师的,让小芳等人幡然,发自肺腑的写道:“谢老师,谢谢您!用这样的班会课让她明白:她错了,她差一点迈向了的深渊,毁了她自己。您放心,她会处理好她自己的事情,从今天开始,她将把所有的精力用到学习上,力争在中考时,给她自己、给你、给她的父母和亲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植根于爱,是她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依据。因此,她总在课中、课后和学生在一起,谈自己的成长过程、成功与失败、感受、体会,从而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去体会学生的体会、感受。以学生的眼光去观察,以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以学生的心灵去。尤其是学困生,其形成的原因是多元化的,付出的要比想象的多得多。课内外的、心与心的交谈、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是何等的重要。在师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使其诸方面得以提高。

  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她一样尊重他们人格,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从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打击学生,尤其是和变相学生。她经常与学生交换意见,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推荐:

  

关键词:教育走向生本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