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拓展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新视野

※发布时间:2019-10-16 3:53:2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9年7月13日—14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系列学术研讨会(五)在举办。从会上获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子课题《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已经完成书稿撰写任务与三次书稿校对,即将交付科学出版社进入编辑流程。预计2019年12月正式出版,将极大丰富和拓展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的学术视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联合主办本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蒙古族源研究中心主任刘国祥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院长张久和研究员、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院长白劲松研究员主持学术探讨环节。项目组对丛书编写情况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就项目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点评分析。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孟松林致辞齐泽垚/摄

  自有汉文字记载以来,在中国就有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分野。活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其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在学界已经取得的学术基础上,编写一套简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思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特别设立项目子课题《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该丛书包括《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黠戛斯》《契丹》《库莫奚》《室韦》10册,旨在勾勒中国古代北方古老民族产生、发展、演变的清晰历史足迹,开创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新格局。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项目确定以来,“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首席专家王巍研究员、孟松林研究员予以高度重视,并担任项目学术的总主编。本丛书由项目组专家张久和研究员、刘国祥研究员担任主编,何天明研究员、白劲松研究员担任副主编,召集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的权威专家学者全力以赴投入相关的研究写作任务当中,确保了文稿的撰写质量。

  张久和研究员曾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基金项目,丰硕。除了担当本套丛书的主编以外,他与刘国祥研究员一起承担《室韦》卷的撰写任务。社会科学院何天明研究员负责《乌桓》卷的撰写任务。虽说已退休多年,但何天明研究员在接受任务后仍像年轻人一样心的投入到写作当中。乌桓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史料较少,考古资料也不甚丰富,但是何天明研究员仍能够在较少的史料基础上网罗宏富、深入辨析、考镜源流、取宏用精,将乌桓模糊的历史足迹完整地呈现在了面前,实属难能可贵。师范大学王洁副教授负责《黠戛斯》卷的撰写。她在黠戛斯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得到学界特别是中亚地区专家学者的认同,并受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关注。其余各卷的撰写人员也都对所负责的部分有着多年的学术积累,对于相关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均有精深的把握思考。包文胜、袁刚等书稿撰写人员甚至将相关的领域作为自己博士后研究的学术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出版、发表了大批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推动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的进程。吸收借鉴前人学术研究,结合新近发现的史料特别是考古发掘资料,通过考古学、民族学、音韵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手段,拓宽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的视野,开创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的新径,以期呈现出可以引发学界更加深入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学术,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研究的重要学术旨趣。

  室韦是中国古代一个古老的民族,北魏时始见于记载,以狩猎为业,养牛马,食肉衣皮,也种植麦、粟。在“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考古人员在呼伦贝尔市先后发现了岗嘎墓地和谢尔塔拉墓地两处重要的唐五代时期室韦文化遗存,为确立呼伦贝尔草原作为蒙古族起源地奠定了重要学术基础,也为深入推进蒙古族源起源研究奠定了的考古学基础。在《室韦》卷的编写过程中,张久和研究员与刘国祥研究员通力合作,各展所长,将深厚的历史文献资料与科学的考古发掘资料有机结合,更加清晰地描述了室韦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室韦族的历史文化更加丰满。

  对于乌桓的来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何天明研究员在撰写《乌桓》卷的过程中认为,虽说没有确定文献资料指明乌桓的来源,但是也可以利用一些间接的资料对此作出一定的推断,这可以为将来的学术探讨和研究提供一些崭新的思考。

  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梁云教授和白劲松研究员在撰写《拓跋鲜卑》过程中注意到,、山西、河南境内有大量的拓跋鲜卑考古资料,这些考古资料极大丰富了拓跋鲜卑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的研究视野,在研究中需要将有关的研究尽量吸纳进来,但也要做到详略得当,取舍适宜。

  包文胜在《突厥》卷的撰写过程中尝试运用突厥文字文献资料。冯科在《契丹》卷的研究中也充分利用了契丹文字文献资料,并运用音韵学知识尝试释读有关文字。

  张久和研究员在回顾本丛书的编写过程时谈到,全体编写人员严谨的学风,充分尊重前人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族源、兴衰变迁、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他认为,本丛书的特色在于对原始史料进行了充分的辨析,充分利用了考古学资料,加强了对于有文字民族的古民族文献资料的使用,采纳了考古学、音韵学、民族学等跨学科研究手段,丛书兼具通俗性和学术性。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自2012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汇集了中外优秀的专家学者研究团队,搭建了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新科技手段等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连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田野考古、实验室考古,并通过学术研讨交流学术,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项目受到国内外学界密切关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作为“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子课题,同样受到了、学界和广大的广泛关注,期待能够早日问世。

  刘国祥研究员在发言时指出,在项目组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兢兢业业、、砥砺创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相关领导对丛书的编写出版予以高度重视。一校完成后,将聘请多方面的专家学者为书稿把关,严上加严、细上加细,力争向社会奉献一部高水平的精品力作。

  白劲松研究员发言谈到,呼伦贝尔在中国北方民族史研究中具有突出地位,在蒙古族源学术研究中发现的岗嘎墓地和谢尔塔拉墓地为室韦等民族的起源探讨提供了的考古学资料。呼伦贝尔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研究,将成立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着眼于“大东北”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展示、利用。

  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副社长孙莉表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将交付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项目和专家团队对科学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丛书作者投入了巨大精力,付出了大量的辛劳,期待大家通力合作,小心翼翼、精益求精,将最优质的学术呈现出来,奉献给读者、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孟松林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是“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的重要阶段性,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希望专家学者、编辑人员共同努力,把好关、学术关,用优秀的学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