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作并的重大外宣纪录片《东京审判》,在纪念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国家公祭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等重大节点,在美国、、中国等多家和网站,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第一时间主动回击了日本NHK的同名剧集《东京审判》中的错误史观。该系列纪录片共为两季,每季三集,每集48分钟,先后斩获第21届亚洲电视最佳系列纪录片大、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国际一等等国内外重要项。
本文以该纪录片为例,旨在探讨我国同类题材报道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针对其在对播中遇到的困境,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积极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通过对重大问题的发声,对不同声音的回应,推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70多年前的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建立世界秩序的重要基石,至今影响着今日国际关系框架,因此依然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东京审判》的策划、创作和经验,同类重大历史题材应具备以下三个国际价值。
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正从“韬光养晦”向“积极作为”转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公然否认东京审判,定义其为胜者对败者的审判。这种言论严重了二战国人民,了中日关系,混淆了国际的历史认识。作为二战时受日本侵略最大的国及最重要的抵抗国,中国有责任在还原历史,客观评价和解释东京审判上主动担当。纪录片《东京审判》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以翔实的史料力证这是一场公平、、文明、超越胜者的审判,彰显中国以史为鉴,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秩序的坚强决心。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在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不论人们身处何国、如何,以及是否主观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日本现任对战争的否认和,已成为对世界和平发展的。《东京审判》超越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立场,将中国置入世界反的宏大格局中,引起国际社会的情感共鸣,从不同国家的历史记忆强化了人类普遍共识。
历史记忆往往影响着几代人,以史为鉴对世界的今天以及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东京审判》落脚点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正视历史不是为了和清算,而是为了呼吁和平,反思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让全人类更好地面向未来。在纪录片《东京审判》期间,日本APA连锁酒店在客房内放置大量右翼书籍,书里否认南京大和韩国的存在。纪录片用与平和的语言,以大量第一手资料驳斥了日本右翼对历史的。东京审判不是与今天无关的故事,而是与今天关系十分密切的活的历史,因此东京审判的至今仍是我们的重要。
由上可见,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承载着中国的立场、价值观、国家意志,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但随之而来在国际中的困难也摆在从业者面前。不同于人们容易理解的美食、旅游、文化等软话题,东京审判涉及历史、法律、国际关系等相对枯燥难懂的领域,和绝大多数重大题材纪录片一样,该片在策划和拍摄制作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事先设证结果,单纯的口诛笔伐是经不起学术推敲的,这样的电视作品也必然难于世。以东京审判为例,在战后审判结束后,日本和美国就开始有相关研究和著作问世。20世纪80年代,日本以粟屋宪太郎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家对东京审判的研究,逐渐摆脱立场先行的办法,强调投入到史料里去。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专业研究还不到十年,这对主创团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历史题材纪录片容易陷入和概述的叙事方式,由于国际受众身处的文化和国情不同,在国际中很难“走出去”。在表现手法上,此类纪录片往往利用文献影像资料,而黑白画面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与观众的生活产生巨大差距。历史和今天要进行对话,首先需要寻找到能够让中外观众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
历史争议问题在对播中一直是人们望而却步或避而不谈的话题。以东京审判为例,日本对这场审判的否定由来已久,目的就是为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及的定性。东京审判存在的争议问题主要包括:是否为胜者对败者的审判、法庭的性和管辖权问题、南京大遇难人数问题、天皇为何没有被审判、细菌战为何未被提及、对提出的不同意见等。在向国际受众解读以上争议时,需要拿出的事实才能进行有效辩驳。
对象定位国际受众决定了议题的设置上应该具有国际性,同时中国又在该议题中占据重要。东京审判这一议题恰巧同时具备以上两点要素。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开庭时间最长、留下档案文献最为的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包括中、美、英、法等在内的11个同盟国组建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耗时两年半的联合审判。
随着近几年中国方面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的成立,大量新发现浮出水面,上海制作的《东京审判》就这样应运而生。在选题的策划上,《东京审判》第一季分为“庭审交锋”“未完的审判”“跨越鸿沟”三集;第二季分为“没有硝烟的战场”“超越胜者的审判”“不能忘却的记忆”三集。在“庭审交锋”和“不能忘却的记忆”两集中,聚焦中国代表团在东京审判过程中的历程,以及与国际同仁们的通力合作,表明了中国历史公平的坚定立场。
《东京审判》以不同的故事为切入点,展现人类反对战争,呼吁世界和平这一宏大主题。在讲述中国代表团的故事时,运用了双线平行叙事的手法,现代与历史穿插交叠在两个故事中:一条故事线跟随中国检察官向哲之子,赴美国追寻和了解父亲当年的工作;另一条故事线,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采集70年前美方摄影师拍摄的庭审现场画面,其中很多珍贵画面都是首次。当中国检察官向哲的儿子看到父亲在法庭上发言的影像时,不禁泪流满面。看到这里,国内外观众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线.熟悉故事的陌生化叙述
事实上,特定题材因多次重复创作而在文献搜集、占有方面无潜力可挖时,叙事角度的更新、调整,往往会给文献资料的搜集、占有敞开一条别开生面的通道。众所周知,国际和国内观众对南京大并不陌生,因此,怎样再次讲述这个事件是一个巨大挑战。基于学术新发现和当事人揭秘,节目首次披露了诸如当时的日本律师团为南京大被告有计划地作大量。片子随着这条脉络进一步深入:东京审判以南京大为调查重点,但这仅仅是日军在中国众多中的一场。华裔学者杨教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了一本日军随军医生的日记,里面记录了日军在常州进行的一次。这一学术新发现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和呈现,使国内外观众对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对播中,调查式报道更容易被国际观众接受和相信,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方法。相比平铺直叙的陈述,实地调查更有力和可看性。《东京审判》突破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单纯依赖文献资料和专家讲述的传统做法,引入调查式探访和记录,摄制组赴美国、、日本进行实地拍摄、采集、采访,揭秘了一批之前从未公布的历史资料和学术发现。例如日本学者内海爱子向摄制组展示了关押甲级战犯的日本巢鸭地形图,并指出日本军队里的俘虏问题由来已久,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日本甲级战犯在巢鸭中都有宽敞和整洁的住房,吃的是同美国占领军一样的西餐。摄制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了这样一段影像:一位23岁的陆军士兵在新加坡被俘后,被日军砍伤了脖子,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他在庭上脱下衬衫,展示自己的伤疤。像这样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新发现,通过纪录片呈现,胜过千言万语的论述,同时又给国内外观众留有更多思考空间。
缺少画面是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经常面临的困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一些同类题材纪录片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但一旦使用不当,会冲淡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此外,以往内宣历史纪录片在叙述时,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出于以上两点思考,《东京审判》基于美国国家档案馆里采集的真实庭审影像资料,用客观、中立、平和的叙述方式进行讲述,跳脱作为国的立场,尽量用旁观者的视角阐发出对这段历史的冷静思考。
历史争议问题是重大历史题材不可回避的难点,在对播中,恰恰也是国际观众最关注和感兴趣的。《东京审判》通过采访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专家、、庭审参与者及其后人、战争参与者及其后人,以及对战犯、记者和参与者的日记呈现,从历史人物到今人,审判者到被审判者,战胜国到战败国,国际到国内专家,以立体视野全面展现国际争议问题,试图让国际观众听到不同的声音,最后以自己的判断来认识这场国际审判。值得指出的是,节目采访了大量日本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第一次接受中国的采访。此外,《东京审判》还采访了三任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菅直人,他们都对历史认识和中日关系的将来表达了建设性的立场。
2016年12月15日,日本协会(NHK)推出四集剧集《东京审判》。在事先得知此消息后,经和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协调,上海制作的三集同名纪录片《东京审判》提前在12月13日中国国家公祭日,第一时间主动回击了日本一部分人的错误史观。这次中日主流的大擂台,集中突出了在重大历史问题和国际问题上,主动发声和树立权威的重要性。日本版《东京审判》以印度帕尔的少数派为讨论核心,认为日本甲级战犯全体无罪。为了驳斥此观点,中国版《东京审判》从帕尔的国家背景、参与庭审的表现以及撰写少数派的目的进行深入分析,力证他对审判结果的不同意见是站不住脚的。在片中,甚至有大批知名日本学者了帕尔的立场。
针对NHK质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性和管辖权,中国版《东京审判》把二战后审判战犯的审判作为参照,采访了东京女子大学教授芝健介。他认为东京审判和审判是一脉相承的。节目进而采访了审判纪念馆教育和研究部负责人贝兹,她提出日本签署了《巴黎非战公约》,里面只能用和平方决国际争端或冲突,于是这就成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电视纪录片要善于谋求在伦理、价值观及情感上的“最大公约数”,借助人类共通的表达方式,提供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贴近不同观众的文化背景,增强富有亲和力的分享感,减少高高在上的凌厉姿态,这是纪录片在国际中从“宣传中国”惯性“中国”的应有思维。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过程中,超越某个国家或民族的个体情绪,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广度,是最大程度争取国际认同的方法。《东京审判》在这一方面有着探索性的实践,对战争的反思,不仅来自国,也来自加害国。片中分别在和日本拍摄了89岁同龄的施耐德和山口宽,前者在孩提时代被征召入伍,在与盟军作战;后者的父亲在二战时是日本三菱公司的工程师,被强制招入神风特攻队,在战争中死去。对他们这样亲身经历过战争,受过创伤的人来说,由衷渴望和平。立足于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有助于更好表达人类携手迈向未来这一主题,有利于《东京审判》在国际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东京审判》在一经,即刻引起强烈反响。国外网友Todd Craner在YouTube上观看了节目后留言:“一直以来都想了解东京审判,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能认清这段历史。”网友Detroit表示日本甲级战犯的态度趾高气昂,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该片分别应美国国家档案馆和日本民间团体邀请在当地展映。新一季《东京审判》也正在策划和拍摄中。给姨妹开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