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三的同学们正处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历史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科。对此小编做了相关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和武装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洛川制定全面抗战线,延安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十三大:1987,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线,提出经济体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土地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大千世界的怪事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
5.三大时期(对农业的)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7.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1.《中华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袁世凯,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2.《中华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一样的3.中华苏维埃国的《大纲》(1931)
4.《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性质:具有临时的性质
5.《中华人民国》(1954)内容: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三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清朝封建主义():即“创立”,君主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国(是三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社会):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评价: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纲领,推动了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2.新三义与三义相比:不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与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不同点:(1)更代表人民的利益:有彻底实现人民、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纲领等内容(2)在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清放宽对民间办厂的(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原因:辛亥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主义的到来和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为何具有性和性?)(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1.侵华方针和主要内容:“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确立侵略中国“满蒙”的方针“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日本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
2.侵华事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侵华:两次大:、南京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对沦陷区:经济、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
2.“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注意与“五反”的区别)3.两大:山、张子善
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
5.中国近代的发源地:(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2):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大的兴起:三大和一大(时间、内容、影响)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广东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国民军)(4)武装: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
6.中国对外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的两省是安徽、四川)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形式提出)
2.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2)外交政策: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针、原则)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旧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3年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参加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会议(1955,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家参加)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1)外交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2)外交政策:“一”(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1)中国加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4)划分“三个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长期实行对外的政策
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
2.近代企业:鸦片战后出现外商企业;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民族企业(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后进一步发展;带有半殖半封特征)3.新中国工业化:(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土地: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3)过渡时期总线,提出一化三(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八大:1956,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6.三个:晚清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思考:每个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
2.四个时期: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考:每个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每个时期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