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8-4-27 15:25:4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说课的题目是《科举制的创立》。根据新课标的,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科举制的创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7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影响三个子目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完善,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本课上承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情况,下启辉煌的隋唐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讲授的时候要重点讲述科举制完善的过程及影响。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但是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科举制的影响,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社会的进步性,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生活实例法导入新课:

  我会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考试有哪些?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问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什么时候确定的?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生活实例导入,从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历史的距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

  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主要采取了式谈话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九品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什么?给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得出:科举制设立的原因是九品制不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而且不利于中央。

  接下来我会出示相关史料,继续学生思考:面对这种弊端,隋文帝进行了哪些?在隋文帝的基础之上,隋炀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选拔人才?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隋文帝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设计意图】通过式谈话法循序渐进的引出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线索比较清晰,内容也比为简单。因此可以结合史料,采用提纲挈领的方法,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唐太、武则天和唐玄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去完善科举制,从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学生很容易可以总结出: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优点,一方面能方便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简单而实用。

  科举制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知识,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史料分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先利用多课件展示相关史料,然后让学生以历史学习小组为单位来讨论科举制的影响,之后派代表发言,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作适当的总结点拨。让学生明白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是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消极影响是科举制发展到后期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辩证看待问题的历史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难点知识。

  1.小结: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2.作业:我会布置性作业,请同学们回去思考,学习本课后,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什么想法吗?你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

  【设计意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