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而大唐西域是一个让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名词,但是随着李唐王朝的衰退,其对西域的控制力也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而大唐西域是一个让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名词,但是随着李唐王朝的衰退,其对西域的控制力也在减弱,直至消失殆尽。不过,当我们重新审视唐朝对西域的羁縻制度时,我们会发现它失去西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为了增加西域的人口,历代都想尽了办法,不过对西域土著来说,最多的还是关内的流放犯。如赫赫有名的李白就是流放者的后代,因此没有地方官能推荐他去当官,只能终生流浪,想办法结交大员。类似李白这种有不少家资的还算好,更多的是家产被的罪人或者充军者,说白了就是古代版的犯,这对唐朝对西域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想要长久地西域仅靠来自关内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必须和当地人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制度才有可能做到。
唐朝对西域的做法依旧是传统的羁縻制度,对于习惯了中央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个极大地负担。因此,在长寿元年王孝杰再度收复四镇之后,狄仁杰和崔融关于是否放弃镇守四镇展开了争论。狄仁杰《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就写明了:“西戍四镇,东戍安东,调发日加,百姓虚弊。开守西域,事等石田,费用不支,无益。”
玄时期全国的镇兵已经达到了49万,而战马达到了8万。仅仅是战马,每年就需要消耗的粮食898.91万石,过于巨大的消耗再加上漕运时不时地阻断,让长安选择将越来越多的下放到地方,借以节省开支。事实上唐朝被后来人诟病无数的藩镇制度就是用来治疗这个问题的。
所以,即便时候没有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王朝也无法做到对西域的长期控制,安史之乱并不是唐朝失去西域的。一个国家扩张到了这个地步,必须要将下放,不可能再维持过去那套制度。成吉思汗的帝国最后一分为四,大英帝国的总督几乎等同于国王,都是为了治疗大帝国的“肢端肥大”。只可惜这个问题一直到唐朝那天都没能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