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的伟大及意义,执教者紧紧抓住和两个关键词做文章,通过创设情境,将和联系在了一起。其次是对学情把握的准确。初二的学生不擅理解抽象的问题,而本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的名词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经济特区,国有企业等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的。相反,学生很喜欢有趣的材料。
在对教材和学情充分的把握之后,执教者选取和运用的材料就显得很有针对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具体来看,本课材料的选取和运用有以下特点。
第一,材料丰富而生动。本课主要的三部分教学中,每一部分都有两到三则材料,材料形式多样,有顺口溜、花鼓戏、数据表格等,生动的材料让学生很是喜欢,如凤阳花鼓戏,趣味盎然,活跃课堂气氛,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创设情景,设计巧妙。通过虚拟三个人物,三段经历,将丰富的材料与其结合在一起。严解放、严援朝、严跃进分别代表了三代人,严解放经历了人民,生活,衣食不保。严援朝赶上了“大包干”,生活在了希望的田野上。严跃进在农村生活改善后做起了生意,越做越大,办起了企业。三个人的经历串起来正好是中国的几个时期。此外,名字富有时代气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面貌。虚实结合,细节之处透出历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感历史的韵味。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本课的两个主要内容对内和对外在了一起,使得教学富有逻辑性和整体性。
第三,乡土材料的运用。学生总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已有经验、知识越多,对新知识的学习也越有利。从建构主义的原理出发,乡土材料的运用是很有意义的。在本课讲到乡镇企业这一问题时,执教者展示了中山小榄五金、古镇灯饰企业的图片,很多学生眼睛一亮,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可惜的是,本课对乡土材料的运用仅限于此。
第四,问题设置合理,材料服务于问题。执教者取了丰富生动的材料,但可以看出,她的重点还是在于问题。在整个教学中,每展示完一段材料,基本上都会附有相应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加以思考。问题的设置看似简单,但其实很有针对性,都是重点需要理解的内容。
材料选取丰富生动,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问题设置及时合理,有效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材料服务于问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执教者对材料选择、问题设置和学生思维的关系的处理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可能限于作为师观摩课的特点,在学生活动,主动参与课堂显得并不是很到位,整堂课基本都是老师带着学生走,问题也是老师设置出来的,学生除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自己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对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许还需要改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