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中的闭幕日,但没有撤展,正逢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在几所中学美术教师的请求下,展览延迟1天闭幕。七宝二中等学校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赶上“末班车”,将参观展览作为富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青年画家徐旭峰等志愿导览员为孩子们介绍了部分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生们不一定叫得出丰子恺先生的名字,但对他的画作风格略有眼熟。原来,在上海马的围墙以及宣传栏上,曾经看到过丰子恺风格的壁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给孩子们留下印象。“原来看上去普通的笔墨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线条。”有小学生惊叹道,随同而来的员解释说,其实,几十年前的小学课本里有很多插图是丰子恺先生画的。
小朋友的视角和不同,他们在这堂美术馆里的美术课上追问徐旭峰,为什么丰子恺画里的人物没有画齐五官,但表情却还是那么生动?为什么这些画寥寥几笔,画得这么简单?这么多作品在哪里完成的?徐旭峰把孩子带到了“日月楼”的复原场景前,指着丰子恺先生蜷着睡觉的小床说,这里就是“日月楼”里头的样子,名字听上去仿佛在天地之间,但实际面积却挺小。这里的桌椅和床都是丰子恺先生当年使用过的。
经过半小时的,大部分学生已大致了解丰子恺交往的名人,其中有的周总理,还有戏曲大师梅兰芳和摄影家郎静山……美术课的知识从文化拓展到了历史。
丰子恺先生的一句艺术感言引起同为漫画家的郑辛遥的共鸣:“我希望一幅画可以看看,又可以想想。” 郑辛遥认为,丰子恺的漫画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又让人回味无穷,正可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
参观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往往可以看到老师带着一队身着校服的孩童,轻声墙上名画的笔触以及幕后故事。从一幅幅画作、一座座雕男人断掌手相图解塑、一件件展品里起了名人、文化和历史。美术馆、博物馆,是从美的角度,深入了解自己归属的城市与国家,同时,这也是对个人审美的培育和提升。
严格说来,从概念及其延伸的角度辨析,“影视、舞台、美术、文学、动漫”等艺术的外圈是审美,审美的外圈是文化,文化的外圈是价值观。亦即,评价艺术需要审美能力;审美能力高是因为有文化,文化最终体现的其实是价值观。如能以真善美一以贯之,那是至臻。
培养人,要以至臻——真善美为目标。审美能力,更应从小熏陶。当然,何时起步都不晚。市群艺馆曾于去年开设“夜校”,艺术课程爆满。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热情高涨,也想知道如何追求,什么是美!因而,今年市民文化节在学校、社区,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内会增加更多的艺术课程……我们起码应该了解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