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朱祝新:传承徽剧不言老

※发布时间:2017-10-10 13:30: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连日来,歙县璜田乡璜蔚村63岁的朱祝新走进校园,带着挚爱的徽剧教孩子们唱家乡的曲调。他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赢得了学生们的不断喝彩,作为“戏曲进校园”的老师,他在身体力行中,让学生们感受徽文化的魅力。而孩子们却不知道眼前这位平凡的老爷爷,竟是“田汉戏剧”论文一等的获得者。

  古歙流传着“徽剧之源在徽州,徽州最数曹徽班,徽班名角在街源”一说。璜田位于歙县县南街源腹地,徽剧历史悠久,出生在此地的朱祝新从小就是个戏迷,跟着老戏班样样都学,不但能唱徽剧、操琴伴奏,还有出众的识谱、记谱、译工尺谱的能力。成长在家乡的文化土壤中,朱祝新的血液里早已融入了对徽剧的无限热情。工作后,他利用闲暇探究徽州文化,其徽剧情怀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浓郁。

  十余年前,朱祝新受聘担任璜蔚村的修志任务,主编了《璜蔚志》,后又参与编辑《璜田志》。在修编村志的过程中,朱祝新收集到了很多有关徽剧的文史资料,而查阅徽州众多史料时却发现对徽剧的记载却很少,特别是《中国戏剧志》安徽卷里对徽剧的发源地徽州只字未提。身为徽州人,朱祝新深感责任重大,毅然决定修编徽剧志。朱祝新想干就干,自掏腰包,购买了相机、电脑、打印机等器材。从此,他十年翻山越岭,足迹遍布老徽州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庄,走访民间艺人近200位,研究徽剧剧本百余部,查阅了上百种文献资料,常常顾不上眼睛痛,忙到凌晨两三点,家人看他辛苦也纷纷帮忙。

  2015年,朱祝新编撰的180万字的《歙县徽剧志》终于完成并出版,而其中第十章结语的缩文《徽剧之源探考》还获得第29届“田汉戏剧”论文一等。他通过对历史资料和人物寻访,把徽剧的历史演变过程清晰地整理出来,客观了歙县为徽剧的重要发祥地。书中还展示了徽州剧本、徽州经典唱曲,及习俗、脸谱、化妆、着装等与徽剧有关的知识。其中徽州古戏谱的翻译,更是让他呕心沥血。原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徽班》主编李泰山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题词中说:“初读《徽剧志》,史料丰厚、源流翔实,对以往徽剧、徽班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多亮点,为徽州歙县徽班艺术传承、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朱祝新明白徽剧的传承是更难的命题。2014年7月,在他与村里几位老戏友共同努力下,组建了“歙县庆生徽剧团”。闲暇之余,他和乡里的徽剧民间艺人一起传唱、徽剧,并从村里年轻人和学生中培养了10余人加入剧团。每年过节期间,剧团一班人在周边村庄表演达30余场。剧团的表演还多次受中央、省关注,在“天下徽商”“城市1+1”“中国影像志”等栏目拍摄中表演展示,他和父老乡亲们带着心中的自豪登上璜田古戏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徽州文化。

  推荐:

  

关键词:艺术传承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