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和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入心理护理,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与SD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38.125.62、38.165.72)明显优于对照组(47.695.33、47.5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14%、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理状态,且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一般临床症状较重,会使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的下降.有报道指出,此病的发病原因多与晶状体异常存在着较大的关系,且患者一般还会并发白内障等眼部疾病,不但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失明,且常常伴有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1].常规的护理措施,无法改善内心的负面情绪,因此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减少患者的不理情绪,在此护理措施上加入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对其进行了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头痛、流泪及眼痛等,均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9~68岁,平均(42.63.7)岁,病程3天~10年,平均(3.71.6)年,眼压36~72 mmHg,平均(47.23.8)mmHg;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0~69岁,平均(42.83.8)岁,病程7天~10年,平均(3.71.6)年,眼压38~73 mmHg,平均(47.43.8)mmHg.两组患者均排出恶性肿瘤、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均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在病程、眼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性格、家庭情况、工作状况等进行了解,根据性格以和谐的口吻,诚恳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亲密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后,在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而后采取交谈的方式,与患者家属配合对其进行鼓励,多讲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让其保持一个较好的心情,对一些存在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的患者,结合其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劝解,若患者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及问题的话,要尽可能的回答及满足,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及作息时间,避免出现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要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尽量不要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患者目前的病情及治疗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其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病因素、过程、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其自身疾病有大致的了解.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评分比较.满意度评价,由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护理及住院的体验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护理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38.125.62、38.165.72)明显优于对照组(47.695.33、47.5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14%、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因眼睛是人们的重要器官,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与之是密不可分的,若患者患上此类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等.此类患者患病后较容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2].所以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治疗进度得到加快.
从本文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理状态,且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1] 李玉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术前术后的护理[J].国际眼科,2011,11(1):181-182.
[2] 赵 焕,辛 未.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01-202.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