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不少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许多老牌医学院校也早已更名改姓。目前,综合性大学的学院一般都是大学的二级单位,对外不具有法人地位,但是医学院的教学性质决定它必须有附属医院。作为医学院教学的组成部分,却没有纳入医学院的管理和控制范围内。这种体制上的隔阂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合并后药学院、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变得更为,原本内部合作、协调的模式“也被打破了”。院校合并后师生忙于应付科研与论文,临床实践能力下降。(8月25日 《日报》)
一名水平高的医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目前国内医生职称评定和考核以科研论文、课题、项目为主要依据。这与我国目前高校对大学教师的考核一模一样,即在职称评定和待遇等与教师经济利益相关的方面,都依据写了多少篇核心刊论文、申请到多少科研项目、出了多少本学术著作来衡量。这就意味着,即便一位医生临床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论文,就很难晋升到高一级职称。不过这种方式却非常不合理。因此,一定要在评价医生时淡化论文重临床水平,不能拿其他类大学的考核模式来套用医学院的员工(其实,目前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也倍遭诟病)。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而你科室中另外一位医生写论文能力超强,但临床技术薄弱,而他(她)却能评上高级职称,享受丰厚。而你写论文的能力一般,但临床技术超棒,可就是因为没有论文,于是你评不上高级职称,无法享受各种待遇,如此,你能服气吗?如果一项措施被人们诟病,而且是被多数人诟病,那么,就不是诟病之人的问题了,而是这项措施本身出了问题。只有改变不合理的措施,才能服众。
就像评价一名游泳教练,如果游泳教练把游泳说得条条是道,但自己却不会游泳,这怎么“言传身教”?谁能服气?就是重视科研论文,也要从专业技术能力、科教水平、工作绩效、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绝不能仅拿论文数量作为主要考核依据,这样做不公平,也不切合实际。对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就要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评价。而对医学科研人员,就要注重创新能力评价,如此才能令服口服
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性条件。而医学院恰恰就是应用型人才大显身手的地方,也就是说,唯论文评医生职称是不合理的,应该而且必须得以纠正。
据《医学界》微信平台的一项调查,在参与投票的3万多网友中,高达90%的人选择了“早该取消了(重论文轻视临床),应该以临床能力评价医生水平,可见涛涛!临床医生光写论文而轻视临床就是形式主义。如果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那么提高临床疗效和技能就成了没人重视的“副业”,这看来至极!当下,中国的医生已经被“写论文”分散了太多精力,而其中真正实实在在的东西又有多少?重论文轻临床,就是急功近利。临床医生写论文是形式主义,而由写论文滋生的产业链,也令人忧心忡忡。
由此可见,医生的主业是看病治病,离开主业去写论文的方式必须纠正,当然,这不是说医生不能写论文,而是要在临床的基础上真的“有感而发”,而不是“论文”。如果被评价体系而为,必定是舍本求末,两事皆空,从而造成“看病不行,科研也不行”的。由此,重论文轻临床是病,医学院的“论文病”要治。
1、山东电视属21个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电视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