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1月16日讯(长江日报 记者李佳 贺亮)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但我在这个地方(武汉)生活了五年,喝过这里的水,走过这里的,在这里娶妻生子,资智回汉点燃了我心中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毛振华现场动情地说。
他讲到,来参会前曾翻出了30年前自己发表过的万字论文:“记忆深刻是因为我之后再很少发表那么长的论文。”彼时,他23岁,论文发表在湖北大学学报上,还获得了130元稿费。“这篇关于武汉发展战略的论文,写到了武汉交通和科研优势,其实,在论文发表前,这两个优势早就被发现”。他认为,时隔30年,武汉优势在资智回汉背景下被放大。
学校如何与城市共荣共生?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我在深圳的武大校友就跟我讲,现在他感觉尴尬,他作为校方代表和武汉大学一起揽才时,最后人才去了深圳大学。一问,原来,人才想来武大,但人才的家属想到深圳”。
毛振华表示,要把武汉建设好,武汉大学才会更好,要“用我们的成功回馈我们的母校,回馈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