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用统计学支撑科学发展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7-11-8 13:41:2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统计学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统计学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统计学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统计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使得统计科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日趋完善。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科学及相关工作更是发生了性的变化。在统计科学的天地里,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唐年胜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辛勤耕耘二十多年,收获了一连串丰硕的。

  唐年胜,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贝叶斯统计、统计诊断、非线性统计、生物医学统计、缺失数据分析等研究。在生物等价性评价、小样本统计推断、经验似然统计推断、Bayes局部影响分析、缺失数据模型的变量选择、非正态非线性模型和带有缺失数据的估计方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先后在JASA、Biometrika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38余篇。目前系Statistics and Its Intece 副主编、国际泛华统计协会“Board of Directors”、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资源与统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高维数据统计分析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统计学会副会长,同时兼任《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Associate Editor、《Statistical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Associate Editor、《数理统计与管理》、《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编委等。

  回首这些年来的科研生涯,唐年胜教授介绍说,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又着他在数字和符号的海洋里尽情徜徉。在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完成大学学业后,决心在求索道上更进一步的他选择了继续深造,于1996年取得云南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学硕士学位,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得以留校任教,从此与统计学研究结下了融入到血脉当中的不解之缘。

  有人说,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在现代科学中,数学的应用极为广泛。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统计学在各个学科领域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乃至工商业及的情报决策,统计学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而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统计学也呈现出了新特征、新规律。

  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科学发展脉络,唐年胜又继续攻读了东南大学数学系的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回云南大学工作,并于200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他2005年被遴选为云南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013年获省特殊津贴,同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等、云南省首批“云岭学者”、“省委联系专家”,2015年入选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6年12月当选为 Elected ISI Member(国际统计学会推选会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入选泛华统计协会Board of directors(2018-2020)。在平台建设上,2011年获第二批云南省高校统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获云南大学复杂数据统计推断方法研究省创新团队、2016年获云南省统计建模与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筹)。

  过去的近二十年里,唐年胜教授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他2000年6~8月在中文大学心理学系担任副研究员;2001 年3~8月、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2004年6月至 2005年2月,三次在中文大学统计系博士后研究员;2006年2~8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1~3月在浸会大学数学系任访问学者;2009年1~3月任中文大学统计系访问学者;2009 年9~12月前往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统计系做访问教授;2013 年2~3月任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统计系访问研究教授;2015年1~3月在理工大学数学系任Senior Research Fellow;2015年8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与应用概率系访问;2016年8月在曼尼托巴大学公共卫生系访问;2017年8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访问。一行来,他始终在统计学研究的前沿砥砺前行,挥洒着汗水,收获着成绩。

  唐年胜教授说,统计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收集数据、利用一系列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的一门学科,正迅速渗透到很多尖端科技的研究前沿,在很多交叉学科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统计学的研究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从实际出发,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才能做出成绩。

  这些年中,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西部地区统计学青年教师培训”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统计学研究生暑期项目”2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1项、厅局级课题2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1项。

  此外,唐年胜教授还作为地方组织委员会成功举办多次国际统计会议:1.“2007年国际统计前沿会议高维数据分析”。会议由云南大学承办,耶鲁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协办。普林斯顿大学考普斯(总统)得主范剑青教授、哈佛大学刘军教授、耶鲁大学张和平教授、斯坦福大学D.O.Siegmund 教授等60余名外籍知名教授,以及国内著名统计学家、学者共160余人出席会议; 2.2010年7月“复杂数据统计分析国际会议”。由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统计学界120余名知名统计学家做邀请报告; 3.2015年7月“2015 IMS-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由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中国分会(IMS-China)主办、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承办、云南省应用统计学会协办并得到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高校数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赞助的“2015第五届IMS-China 概率统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召开。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比利时、韩国、印度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和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0余位专家和学者(其中来自海外的代表330余名)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大会吸引和汇聚了国际上众多的概率统计精英,包括:IMS、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主任Richard Davis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大学Gregory F. Lawler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吴建福教授,IMS前任、中研院院士、COPPS总统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范剑青教授,JASA前任主编、美国密歇根大学何旭铭教授,Annals of Statistics前任主编、COPPS总统获得者、美国大学蔡天文教授,COPPS总统获得者、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永久院长孟晓犁教授,Annals of Statistics主编、美国州立大学李润泽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统计系主任姚琦伟教授等国际著名的概率统计学家,以及一大批IMS Fellow等参加会议并做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就大数据统计分析、随机控制、随机过程、随机金融、大偏差、高维复杂数据分析、分位数回归、生物统计、试验设计、非参数统计、金融统计等概率统计的前沿领域和热点课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地交流研讨。

  唐教授表示,学术研究不能一成不变,只有经过不同学术思想的相互碰撞,才有可能擦出火花,形成新,进而激发人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希望。”唐年胜教授时常说。因此,无论科研工作有多繁忙,他从不曾放松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向年轻一代火种,吸引并影响了广大莘莘学子。

  迄今为止,唐教授共培养硕士研究生62人、博士研究生17人。指导博士生获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指导硕士生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科研分别获省部级二等5项、三等2项。因为在教育上的突出成就,他曾获“云南大学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杰出类)”,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

  对待学生,唐年胜教授始终秉承了一种平等的教学方式,不是将自己的学术观点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通过循循引导,逐步和点拨学生用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唐教授相信,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考方式,引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观点,进而形成良性的发展,实现“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传承中得到创新。事明,他的努力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回报。

  在一般人眼里,统计学可能很枯燥。而在真正的学者眼中,这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穷毕生之力去探索、发掘、钻研。唐年胜教授正是这样的人。他总是说,科研的道注定不会平坦,然而,辛勤耕耘之后的收获,用汗水换回祖国发展需要的,是他最开心的事。特别是“科教兴国”观念深入的今天,他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哪怕历尽艰苦仍甘之如饴,无怨无悔。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