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韩爱忠:师承教育与高等教育并举 走中国特色医学教育之

※发布时间:2017-8-8 21:42: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当下,面对区域分布不均的人民群众和多样化的卫生健康需求,面对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的卫生健康形势,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急需突破中医人才总量不足,区域分布失衡的结构性矛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难题。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习总审时度势,立足全局,发出时代强音。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系列的国家战略布局,“健康中国”建设已上升到事关中国梦实现的新高度!总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在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下,12月25日,终于迎来了千万中医药人翘首以盼的《中医药法》,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今年3月29日,、马兴瑞省长出席广东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研究部署中医药强省、卫生强省建设工作。规模之高,尚属首次。马兴瑞省长强调,要立足岭南传统,大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要大力补齐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医在健康广东、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将大有作为。

  当下,只有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法》,高等教育与师承教育并举,走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之,才能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多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师承教育,是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唯一出,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中医药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

  高等教育和师承教育,是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主流的两大途径。自从新中国建立首批中医药高等院校以来,中医高等教育为中医药事业的保存、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打下的基础。师承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广大基层地区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已经被数千年中医文明所检验。师傅因材施教,口传心授,徒弟侍诊左右,耳濡目染,岐黄之术传于举手投足间。

  1999年,《执业医》正式颁布,高等教育与医师考核国家制度相结合,为国家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相比之下,直到2006年,原卫生部颁布第52号令,从政策的层面了师承人员考取医师资格的办法,首次将源远流长的师承教育与医师考核国家制度建立了联系。

  十年以来,尽管师承教育的推进工作充满坎坷,但是刚颁布的《中医药法》对师承教育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带徒授业,培养中医专门人才。

  师承管理体系繁杂,难度重重。卫生部第52号令颁布的近十年,全国各省市的中医师承工作一直进展寥寥。但是,在广东省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尤其是在广东省中医药局的全方位行政支持下,广东中医师承工作开篇亮剑,屡创佳绩,引领全国。

  “广东模式”聚焦基层,精准发力。中心认真研究了《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国家顶层设计,洞悉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提出以基层人才培养为核心,成立“非医职、基层乡村、养生保健产业、退转军人、中、药学中”六大基层中医师承工作部,重点解决师承人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切实充实基层地区的医疗人才队伍。

  “广东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以导师教学、管理为两大核心,探索建立严谨科学的、现代化师承教育与管理模式。,中心以“结果标准化、过程灵活化、基础体系化”为要求,建立“跟师学习、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三位一体的师承人员培养模式,

  “广东模式”以“千百计划”为两翼,即千名中医师承导师,百所中医师承临床实践教学,建立中医师承辐射全省的人才培养和输送网络。

  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是落实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重大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通过中医师承,争取在未来5年内,为全省培养3-4万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也将一如既往,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决心,坚定以基层中医人才培养为发力点,优化资源配置,认真履行职责,艰苦奋斗,努力开创广东中医药事业大发展的新局面。

  推荐:

  

关键词: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