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成都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天府软件园多家企业界级期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19-4-27 15:00:1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做梦梦见洗头日前,成都天府软件园内两家新经济企业,先后界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一是,成都柔电云科科技有限公司和与其合作的国家生物材料中心,分别在生物材料领域的世界一流《Acta Biomaterialia》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发表了基于柔性生物电子材料的电刺激慢性伤口愈合的学术论文。二是,成都二十三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中国人群中关于强光喷嚏反射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学术论文。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状况显示,2017年中国100篇高影响国际论文分属于69个机构,其中高等院校80篇,研究所14篇,高校附属医院和其他医院5篇,公司1篇。公司论文进入百篇高影响,可见以中国公司名义发表的论文,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高。而据《鞍钢技术》统计,三十年前,国内鲜有企业发表发表科技论文,偶有几家,又多是颇具规模的国有重工业企业。如今以柔电云科、23魔方为代表的新经济民企纷纷发表国际论文,从国企民企,从重工业新经济,从国内国际,三十年的变化令人感慨。

  虽然以企业名义发表论文的现象还比较少见,但事实上,成都民营企业的科研活力远比表面看上去更为活跃,因为相比于发表论文,企业在取得了一定的科研后,更倾向于申请专利。作为知识产权活动最为活跃的园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天府软件园内企业申请专利数2.2万项(含PCT专利),软件著作权持有总数超过1.95万项,其中拥有专利较多的企业包括鼎桥通信、九洲迪飞、极米科技、西可科技、理想境界、品果科技、西加云杉、中移物联网等,著作权较多的企业包括超图软件、交大、鼎桥通信、中电启明星,勤智数码、中科大旗等。而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天府软件园的专利与著作权大户,如IBM、飞利浦、西门子、爱立信、戴尔、TCL、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并未计算在内。

  天府软件园内企业的研发蜚声国际,并非偶然。近年来,天府软件园按照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聚焦前沿科技、聚焦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聚焦国家“一带一”战略,通过做平台、做链接,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创新。目前,包括IBM、SAP、阿里巴巴、腾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已落户园区。天府软件园的“5C”创业培育计划全方位覆盖资金、人才、圈子、市场、创业,已成功孵化医联、极米、咕咚等众多国内外领先的企业和品牌。

  完善的产业生态圈,为科技人才提供了丰富的成长体系,不管是初级还是中高端人才,都能在天府软件园找到稳健的职业发展径,使得这里形成了强大的人才聚集效应,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愿意将全国甚至全球研发总部设立在这里,如此又吸引更多人才集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截止目前,园区已形成软件产品研发、通信技术、IC设计、移动互联、数字娱乐、科技金融、共享服务中心等几大产业集群,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VR/AR等热门行业,并成为国内外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选择地和全国知名的创新地标。天府软件园,正在成为面向全球的技术研发与科研创新中心。

  柔电云科的核心技术是电子皮肤系统。该系统利用纳米工艺,将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等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制造成拥有各项特性的柔性电子器件,算是一类复合新材料。这种新材料薄而柔软,可承受形变拉伸而不影响性能,适合贴合皮肤使用,被称为电子皮肤。

  新材料为科研人员带来了创新灵感。柔电云科联合创始人兼COO郭仪指出,用电刺激的方式促进伤口愈合,在海外早有临床应用。这种治疗非常昂贵,一般用专门的金属棍来放电处理伤口。隶属国家生物材料中心的研究团队已研究此种治疗方式多年,该团队在接触到柔电云科的电子皮肤技术后认为,电子皮肤可代替金属棍产生放电效应,且电子皮肤材料经剪裁后能完整覆盖伤口,在大型创面的治疗上比原有方案更具技术和成本优势,因此柔电云科研发可放电的电子皮肤材料。

  这一项目于两年前正式立项。去年可放电的电子皮肤研发成功后,国家生物材料中心的研究团队将其用于小鼠对比实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慢性伤口愈合效果,并据此撰写了论文。郭仪透露,接下来柔电云科考虑将电子皮肤放电治疗的技术产业化,不过鉴于生物医疗项目的周期普遍较长,可能需等待数年时间才能实现商用。

  虽然电子皮肤放电治疗技术的产业化还有待时日,不过基于电子皮肤这一复合新材料的其它应用,已在加速产业化。比如基于电子皮肤研发的无线心电采集传感器,柔电云科已拿到不少医疗机构的订单,预计四月中下旬开始量产无线心电采集传感器,并计划今年生产数百万片。此外基于电子皮肤技术的透皮给药产品将于今年年中面市并首先运用于美容领域,在样品期已经获得大量的商业合作伙伴强烈合作意向,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量产的产线建设。可用于玩具无人机控制和VR交互的动作捕捉手套等电子皮肤应用,也在产业化的上。

  柔电云科研发的无线心电采集传感器能与人体无缝贴合,令其抗干扰能力非常优秀,同时被测者不会感到明显异物感,材料与身体的接触亦不会引发过敏。作为心电检测的耗材,该传感器不仅适用于专业医疗设备,还能和手机APP搭配使用。郭仪指出,柔电云科在类似解决方案的商用上,走在了全球前列。

  柔电云科在2016年获得合力资本的千万级轮融资,以及参加了两次美国CES展后,对外发声较少,行事颇为低调。现在看来,这几年柔电云科应该在苦练内功,摸索各种可能的应用场景,并为产品商用做准备。

  郭仪认为,项目推进的节奏慢与柔电云科的产品属性有关,在他看来,“做科研产品不比做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追求快速迭代,可以大量试错,而科研产品就必须埋头苦练内功,只有把技术做扎实了,才敢放心推出去。”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生命科学技术,基因检测成了创新创业的热门赛道,23魔方正是该赛道上数一数二的跑者。对基因检测领域“摩尔效应”每隔一段时间,因技术升级,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价格减半的不懈追求,为23魔方带来超过30万中国人的基因样本,这一数据持有量,在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中名列前茅。

  基因检测与生物技术关系紧密。23魔方拥有自建生物实验室,每年可为40万人进行基因检测,而且还正在建设一个年产能达400万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大型基因检测实验室。此外23魔方还和一些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研究,本次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该公司首篇学术论文,正是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王孟樵老师关于强光喷嚏反射的合作研究。

  强光喷嚏反射(PSR, photic sneeze reflex)是一种基因表型,即当个体于强光下会打喷嚏的现象。23魔方的研究,第一次通过具有大量样本的中国人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证明了强光打喷嚏与遗传的关联意义,同时也了强光打喷嚏受多基因影响,且该特征不是某种种族独有,属于不同种族中都存在的遗传现象。

  在统计建模和数据可视化方面,此项研究得到了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王孟樵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科研应用,而23魔方则发挥了数据收集和计算方面的优势,双方携手合作克服挑战,实现了原创性的科研发现和论文发表。

  不仅是学术研究上取得进展,令人眼前一亮的是,23魔方还在此次研究中,证明了在线调查之于临床研究的意义。研究团队从众多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的志愿者中选取了3519 个个体,通过问卷形式征集数据,将收集来的数据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并对各组个体基因数据进行质控,使用逻辑回归方法,验证个体性别、年龄等可凭借基因数据验证的信息后,再进行基因位点与强光打喷嚏的关联性分析。一直以来,依靠线上问卷获取的信息,可信度质疑。23魔方的这次研究打破了质疑,证明用线上征集信息进行学术研究的可行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开拓了新的研究思。

  王孟樵老师指出,用户参与的模式是对传统科研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创新,合理的问卷设计是保障数据质量的基础,而确保调查对象的隐私性和积极性也非常关键。扎实的基础工作,打消了调查对象的疑虑,3500多名用户在问卷回答中选择的性别,和他们在生物芯片检测中推断出的性别完全一致,没有任何故意的信息错填现象,也使得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了领域内相关学术单位和产业机构广泛的兴趣和热议。

  王孟樵表示:“以23andMe为典型代表,美国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已发表了多篇有关基因生理表型的学术论文,而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在原创性学术研究方面刚刚起步,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关键词:创新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