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第一版出版150周年。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资本论》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2017年12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编辑部举办了“《资本论》哲学对话会”,该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学生近50人参加了对话会。沈永福副院长致辞,陈新夏院长总结。对话会由黄志军副教授主持。
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王庆丰教授做第一场报告,题为“如何续写《资本论》”。他认为学者有两种续写《资本论》的思,一种是意识形态的思,但这样最终可能会退回到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另一种是商品拜物教的思,即以剩余价值生产为核心的思。他比较关注《资本论》第3卷,在他看来,马克思通过资本分析资本主义是成立的,《资本论》的续写应关照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资本论,资本主义在当今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将生产过程虚拟化为金融资本的生产,当代金融资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抛弃了生产过程,还是遮蔽了生产过程? 他指出,通过劳动是合理的获得财富,勤劳是美德,把生产过程抛弃,财富被投机者获取是现代社会的地方,所以应从金融资本开始续写《资本论》。本场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副教授评议,他指出王庆丰老师通过对《资本论》第三卷的解读,把握到金融资本是当代资本的典型特征,从而将马克思的理论激活于当代问题之中。讨论环节,王庆丰老师就当今时代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
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白刚教授做第二场报告,题为“《资本论》与马克思哲学的创新”。他的报告围绕《资本论》是哲学还是科学这一问题展开,认为《资本论》不仅仅是应用了马克思哲学,而且是构建了马克思哲学,《资本论》的哲学阐释并没有弱化它的科学性。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怀涛副教授进行了评议,他认为《资本论》对马克思哲学的创新在方法上体现为对的运用;在内容上,体现为从价值规律到剩余价值规律的以及理论范式上从科学到历史科学的。在讨论环节,白刚老师就从角度看《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哲学的创新的问题与提问者进行了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副教授做第三场报告,题为“《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蕴”。他主要探讨了《资本论》与政治哲学的内在关联问题。他认为,从广义上说,《资本论》是“大写的政治哲学”,再现了现代世界中政治与经济的交互作用,出生产关系的功能、生产力的解放潜能等经济现实的政治意义。进而,从狭义上说,《资本论》为政治哲学提供“元”根据,是“元政治哲学”。《资本论》虽然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但却通过资本逻辑、物象化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为政治哲学奠定了社会存在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永庆副教授进行了评议,他指出,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拜物教以及意识形态出现代生活的形形色色,另一方面也出了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讨论环节,郗戈老师就如何理解国家、人联合体以及劳动解放等问题和提问者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