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月9日讯(通讯员黄亮)凭着对教师情操的守望、对教育追求的执著,用关爱演绎着故事、用故事书写平凡。三十多年如一日的他,耕耘村校,敬业进取,主动创新,业绩突出,颇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近十余年,他二十多次受到街工委和区局等部门的表彰,2011年当选法泗街第四届代表,2012年的教师节前夕,湖北垄上频道以《留守儿童的守护者》为题,对他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作了长达21分钟的报道。2014年月被武汉市妇联评为“支持和关心留守儿童先进个人”。他就是桥头小学的张开生老师,大家都称他“老张”。
1996年初到桥头中学时,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七十年代高中毕业的“土八”(民办教师),底子薄,如果再不学点东西,就不够格当初中老师。从那时起,他的双休日基本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中国教育报》、教学及教育专著是常读物,看一看,记一记,写一写。如果有培训安排,他从不,有时他还找领导要学习机会。有一回暑期培训,学校的历史老师有特殊情况,不能去武汉学习。这时,老张找到校长说,自己可以去。他说,尽管自己所教的不是历史,但新课程是相通的啊。后来,他去了。
对于教学工作,无论担任什么学科,他都兢兢业业地去做,常规工作不放松,教研活动不间断。2001、2005年的全区优质课评选时,他的职教课、思想政治课都评为优质课。他曾参加初中绿色证书课题研究,在市《成才》刊物上发表论文。他早在十年前,就积极投入课改,自主尝试“巷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江夏教育》上发表相关论文六篇。在当前推进小班化教学的活动中,他曾代表学校在全区交流了自己的“三小”课堂做法。他勤于业、精于研,有十多篇参赛论文分别获国家、省、市及区级,教学质量也年年有提升。2015年春和2017年春的两次全区期末调考中,他和六年级团队取得了全区第七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59岁的老张,仍然当毕业班的班主任。无论是在原来的初中,还是现在的小学,他针对学生寄宿的特点,把对每个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他已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就诊。在医院,他常常是先垫医药费,再陪护,直到家长来人接替。在工作中,总是克服困难解学生之急。曾有一名李姓男生因为尿床,而迟迟不肯报名上学。他知道了,就主动上门家访,答应想办决的。后来,他为这个男生偷偷地晒了一个学期的被子,使这个学生的“难言之隐”不被外人所知,直到其毕业。有一个曾姓的男孩,患有癫痫病,2012年9月要升四年级了。有班主任不愿意接收,因为怕小孩发病出事故、难得背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张接纳了这个同学。果然,这个同学真的很费神:上课坐不住、爱撩祸,还犯病。一犯病,老张就会蹲在其身边,捏脚捏手臂按摩、疏通筋骨,直到其舒缓过来。两三年的照顾,其家长很是。
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学生评价他说“腿长,嘴长”。是的,他每带一个班,几乎要走访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家长。对于班上情况特殊的学生家庭,他都能够说出一二三来。他班上曾有一个康姓的男孩,性格内向,双休日在家里宁可自己与自己走象棋,也不出门找同伴玩。老张利用双休日到男孩家,送课外书,与其走象棋、业、谈心。去多了,老张对这一家子的情况就清楚了:男孩的父亲生性迟钝,母亲身体不怎么好,与丈夫不和,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主要靠爷爷奶奶支撑。有一次,男孩得知学校征订校服后,一天的情绪都不好。老张在其日记《家庭大战》里找到了答案:父母又扯皮了,订校服没有钱。张老师当即为男孩付了校服费,并告诉说:“校服算我送你的,谁叫你是我的棋友呢!”男孩听后,破涕为笑。就是这个男孩的母亲,在离婚后的一天,不放心这个男孩,特地来到老张的家里,向老张致谢,并希望继续得到关爱。男孩上区实验高中,老张还多次去看望男孩。现在的康同学,已考上了湖北理工。
老张当班主任,积极、和谐、阳光的班风。他虽年近花甲,但能与同学们交朋友,培养健康心理,鼓励个性发展。2010年5月26日,时任省长李鸿忠到桥头小学调研留守儿童工作时,在老张所带的六一班,与同学们交流了约40分钟。孩子们跟李爷爷谈六一儿童节的心愿、谈今后的理想,谈各自的爱好,场面欢快而又热烈。李爷爷看到孩子们活泼、阳光的风貌,很高兴,不仅给孩子们送了礼物,还与部分同学合影。随后,领导们还让老张坐上省长的车,一起走访了留守儿童李心远的家。李家奶奶告诉省长“小孩在学校,老师照顾得好,连感冒也没有一次”。省长连连说:“那就好,那就好!”
“兼学校关工委主任”的说法,是针对老张当班主任和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来讲的。其实,他比谁都清楚,这是一个“三无产品”:无正式的任命、无专门的办公地、无分文的补贴。但是他却积极配合领导开展留守儿童的活动,到位不越位,主动出谋划策:开辟亲情园、留守儿童聚餐、写亲情信、打亲情电话等。这些工作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0年至2013年,学校开办留守儿童暑期托管班,他放弃休息负责带班,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课业、开展文体活动。他还数十多次陪下乡采访、带大学生志愿者下乡、带部分留守儿童参加省市里的暑期活动。近年来,主动争取领导,加强关工委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五老”的作用,在关爱留守儿童、学生安全、学业等方面,为学校教育作出了贡献。
负责关工委工作,他主动配合学校组建了家长委员会,亲自作计划,定职责,规范家委会工作日程,创新“委员到校工作日制度”:家长委员一周一人到校“三谈、六看、一反馈”。此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的形成。2017年3月,桥头小学关工委又一次被评为区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单位。
老张任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是2013年的事。刚开始建站时,既要动脑筋开展关爱活动,又要整理收集资料,准备建档。几年的资料繁多,分门别类,很花时间。他只能在白天完成班级事务和教学工作,还要抽空安排活动,晚上就整理档案,常常到转钟。到这年的12月初,在校委会的支持下,档案资料被市里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
建站后,老张更是心地投入到留守儿童关爱的工作中去。平时,服务站只要有活动,他要先调好课,后再补回来。节假日,往往是开展活动的节点。2014年1月后的寒假里,他因胃III糜烂住进了中南医院。那天是腊月二十四,区的记者打电话说,要趁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机会采访留守儿童的父母,希望老张能带队下乡。老张二话没说,就向医生请假。等点滴一打完,他就随记者离开医院了。当记者送他回医院时,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他人在医院,可心还想着自己的工作。他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了省妇联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他马上打电话请街团委的小刘,帮忙翻印了100份。二十八出院的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骑着摩托车下村。他跑了40多个家庭、找到了5位和两个队长,把信分发下去了。
逢年过节,老张也不轻松。2015年的春节前,团市委等部门要趁留守儿童的父母回家过春节之时,开展为留守儿童拍全家福的圆梦活动。时间短,任务重,老张就邀请当地的一名大学生帮忙,在大年二十九、三十和正月初,下村入户,走访了60余家,拨打了近百通电线 名留守儿童家庭拍了全家福。随后,整理了50份相关资料,一并发给了相关部门和。在2月25、28日的《武汉晚报》上发表了整版的图文,其间,江夏和江夏报也作了相应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老张的故事,如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虽然那么平淡、那么不经意,但是很真实,也很能滋润他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