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胡键:《资本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圣经

※发布时间:2017-9-8 23:32: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年是《资本论》第一版出版150周年。1867年8月16日,马克思在伦敦把《资本论》最后一个印章校对完毕,然后发给汉堡的弗雷德先生。这也就标志着《资本论》第一版正式出版。当时《资本论》只有六章,但出版后,马克思又对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了修订。在1872-1873年间,以分册形式出版了第二版,共分为七篇二十五章。后来的各种版本基本上是以第二版为依据的。

  在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特别强调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的巨大压力。马克思说:“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科学研究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到战场上来反对的科学研究。”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政治经济学比其他任何领域所的敌人都要强大,原因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和对象的特殊性。

  在第二版的跋中,马克思这着重分析了政治经济学在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以及政治经济学对的意义。马克思指出:“在,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可见,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缺乏生长的土壤。它作为成品从英国和法国输入;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一直是学生。别国的现实在理论上的表现,在他们手中变成了集成,被他们用包围这他们的小资产阶级世界的去解释,就是说,被了。他们不能把在科学上为力的感觉下去,他们不安的意识到,他们必须在一个实际上不熟悉的领域内充当先生,于是就用博通文史的美装,或用无关材料的混合物来加以掩饰。这种材料是从所谓官房学--各种知识的杂拌,满怀希望的官僚候补者必须通过的之火--抄袭过来的。”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比英国、法国都落后,所以政治经济学也不发达,即便有也是从英国、法国输入的。但是,资产阶级的学者却把它作为,不仅错误地用来解释的经济现象,而且也把英国、法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了。而他们原本是“学生”,却偏要用的现实材料来表明他们是“先生”。这也难以掩饰他们对理论的和只能用抄袭的方式来获得资产阶级可能的赞赏。

  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方,即不能简单抄袭,而是要地对待。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指出:“社会特殊的历史发展,排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取得任何独创性的成就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排除对它进行的可能性。”马克思所的这种性,也曾经招致资产阶级学者的冷漠。马克思在185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第一分册》的时候,由于受到,只有很少的发表了这一著作的。他们试图也与此一样用这种冷漠来闷死《资本论》。然而,这种手段根本不管用了,于是资产阶级学者只能采取的方式来对待《资本论》。

  资产阶级学者为了《资本论》采取了种种的方式,有的责备马克思是形而上学地研究经济学,有的则责备马克思只限于地分析既成的事实,而没有未来的食堂开出调味单,还有的说“马克思是主义哲学家,而且是的极坏的主义哲学家”,等等。但是,所有的都没有真正看到马克思的分析方法是的分析方法,而这种与黑格尔的是完全相反的,即强调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而这正反映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础。

  纵然有不少的者,也纵然对马克思《资本论》有如此多的反对者,但《资本论》在马克思还健在的时候,就有多重文字的版本,如1872年春,彼得堡出版了俄文版,第一次印刷300册就很快销售一空。同年法文版的资本论也很快出版。在马克思去世后的1886年又出版了英文版,恩格斯还专门为英文版撰写了序言,阐述了英文版出版的必要性:“鉴于本书阐述的理论几年前就已经为英美两国的定期刊物和现代著作经常提到,被或,被解释或”,在马克思逝世后“我们就明显地感到这部著作确实需要一个英文版本”

  恩格斯在英文版序言中指出:“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指《资本论》)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运动的基本原则,不仅在和是这样,而且在法国,在荷兰和比利时,在美国,甚至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这样;各地的工人阶级越来越把这些结论看成是对自己的状况和自己的期望所作的最真切的表述。而在英国,马克思的理论正是在目前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个运动在‘有教养者’队伍中,不亚于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的”。而在恩格斯之前,贝克尔在1868年(也就是《资本论》出版的第二年)于《》第8期上发表一篇文章指出:“现在我们终于开始刊登提到过的著作的摘要,鼓励有抱负的人物,特别是所有的工人联合会购买这不社会主义的圣经,这不新书全书。”梅林1877年出版的《关于社会党史·历史的探索》也有类似的话:“大约在同一时间,马克思在汉堡的迈斯纳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巨著第一卷,也是迄今唯一的一卷:资本论,主义的圣经。”然而,150年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资本论》不只是工“工人阶级的圣经”,更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圣经。

  第一,《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运动,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各个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是普遍危机。周期性的危机是社会矛盾的产物,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还是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根本消除,资本的本性也没有根本克服。从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之后到19世纪最后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最后解决的手段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的目标是建立永久和平,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很快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以至于从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最终席卷整个欧洲,经济的萧条导致极右的上台,以及极端的对外扩张以内部的危机。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政治经济根源。战后,整个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但“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因此,在经济高涨阶段的20世纪70年代,从美元危机、能源危机到经济滞胀新危机,几乎是总体性爆发。80年代又表现为经济泡沫化,90年代又陷入以货币危机表现出来的更加严重的金融危机。进入21世纪,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肇始者,最后演化为整个世界的债务危机。因此,《资本论》的理论并没有过时,过时的是读者的眼界和视角。

  第二,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19世纪就已经形成一个世界体系,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动力则是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面前,落后国家要么被在外而遭受打击,如马克思关于中国的描述:“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于世界联系的与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要么就是被“纳入文明”进程,成为资本积累过程中被的对象,即便有少数人在其中成为资本家的,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资本家资本家”“使许多小资本为少数大资本”,从而“造成了最迅速的资本集中”。当今的世界体系仍然普遍存在着小资本通过资本积累成为大资本现象,而且,在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助推之下,资本集中的速度是超乎想象的,大资本的体量也是超大规模的。当今的世界体系不是国际组织、国际机制构成的体系,实际上是超大规模资本构成的世界体系。这样的体系带来的结果将是世界的严重分化。这恰恰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当今的表现。

  仅靠一腔热血和情怀,并不足以促使作家拿起笔杆子去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文学追求市场效益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原则和操守。【详细】

  8月11日,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中国网络文学高峰论坛在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详细】

  《厦门宣言》就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所阐明的基本立场,兼顾了各方的情感与利益,是平息相关冲突、实界和平的必由之。【详细】

  习总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问题,强调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详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