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诺贝尔得主屠呦呦将参加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

※发布时间:2016-1-6 14:07: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

  南海网海口1月4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刘麦)1月4日,博鳌亚洲论坛微信号发布消息说,2015年诺贝尔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屠呦呦已经确定参加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

  2015年10月5日,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项,也是中医药获得的最高项。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 因青蒿素与海南结缘

  屠呦呦20岁时珍贵照片:10月5日,卡罗琳医学院在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这是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任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的屠呦呦在进行科研工作。

  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 日本科学家聪大村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项。此次项由三人共同获得。鲜为人知的是,屠呦呦与海南也曾有过一段缘份。1972年,屠呦呦带着她研 发的青蒿素,在海南疟区进行了半年多的临床试验观察,此后多次因防治疟疾工作回到海南。

  据悉,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多年从事中药和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 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风向标”的拉斯克。

  此外,另外两名同时获得此次诺贝尔医学的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聪大村因发现了蛔虫寄生引发感染的新疗法也同时获。

  屠呦呦与海南呦呦之鸣 青蒿之音———屠呦呦与海南的不解之缘

  11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科技工作大会在召开,屠呦呦获颁“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同时,屠呦呦青蒿素研究团队也获得励。 发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仿佛中,屠呦呦就和蒿草有不解之缘。

  “她用青蒿素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她来说,美国拉斯克是一个迟到的励。”海南一位与她多年合作共事的老疟疾防治专家蔡贤铮说,屠呦呦 得名至实归,利用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就是屠呦呦首创的,无可争议。正是她的灵机一动,了世界尤其是贫困国家和地区千千万万个生命。

  鲜为人知的是,屠呦呦与海南也曾有过一段缘份。1972年,屠呦呦带着她研发的青蒿素,在海南疟区进行了半年多的临床试验观察,此后多次因防治疟疾工作回到海南。

  2011年11月15日,屠呦呦站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科技工作大会的领台上,她被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而此前的9月,这位81岁的老人刚刚被授予美国纽约拉斯克,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

  屠呦呦,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一位优雅智慧、始终面带微笑的东方女性,曾经与海南也有一段不解之缘。

  屠呦呦与海南

  “她的名字很特别,就是呦呦鹿鸣的意思。”今年79岁的蔡贤铮,曾是国家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五二三海南工作组负责人、省特贴专家,与屠呦呦有长达近30年的交往与合作。

  11月24日下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议室。蔡老带来了许多发黄的资料,其中有他与屠呦呦的往来书信,还有一些旧的文件、获证书复印件和当时五二三项目组研究青蒿素的内部资料、书籍等等。

  “1972年,屠呦呦带着她研发的新药———青蒿素,来到昌江人民医院,做临床试验观察。”蔡老回忆,当年屠呦呦提取出青蒿素之后,曾在实验室 和自己身上做实验,成功之后就到了海南疟区。而屠呦呦和蔡贤铮的相识也始于这一时期,他们成了几十年的老朋友,双方来往信件也互称“老屠”、“老蔡”,非 常亲切。这种通信关系,一直持续到2000年。

  “屠呦呦在海南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大约有半年多时间,做了30例临床疟疾病例的实验后,她回到了。”回到后,屠呦呦和蔡贤铮经常有书信 往来,都是关于青蒿素以及疟疾防治的话题。屠呦呦在信中非常关心海南的疟疾防治工作,并将她所领导的一些疟疾研究项目交给海南方面合作,而她此后也多次因 工作回海南。

  海南日报记者仔细阅读了蔡老提供的一些屠呦呦的信件,发现屠呦呦在琼时间虽短,却对她的一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她提取的青蒿素不仅在海南得到了药 效验证,坚定了她一生的研究方向,并且还逐步完善了青蒿素在治疗疟疾,尤其是治疗恶性疟的配伍,逐步发展为青蒿素联用其他药,使疟疾的复燃率降至最低。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信中,屠呦呦还嘱托蔡贤铮帮她采集海南五指山地区和东线文昌一带的黄花蒿,她希望做一下海南不同地方黄花蒿中青蒿素 含量的对比研究,以便能充分利用海南的资源优势。当她得知海南国家生产青蒿素的申请被否决后,心情沉重,在信中说:“有必要向主管部门和领导同志大声 疾呼,海南青蒿资源的利用有必要重新评估。”可见,屠呦呦是心系海南的。

  采野之蒿 人类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屠呦呦的名字就取自《诗经·鹿鸣》,像是天赋,中,从名字上,屠呦呦就和青蒿有缘,她采蒿提纯,得到一种白色粉末状晶体,命名青蒿素,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蒿,指蒿草,一种菊科植物,它有很多种,包括青蒿、牡蒿、茵陈蒿、芦蒿、黄花蒿等。青蒿素,就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

  “蒿草能治疟疾,这并不是屠呦呦的发现,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蔡老说,我国古代很多医书都有蒿草能治疟疾的记载,解放前,海南的劳动百姓也用蒿草泡水服食,以治疗疟疾。所以,人们很早就了解黄花蒿中含有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

  庞学坚,海南1967年第一批参加国家五二三项目的4名疾防人员之一,他当时是海南行政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人员。“五二三项目是国家的一场秘 密援外任务,主要是抗美援越,帮助越南解决因疟疾造成的队伍大量减员问题。”庞学坚回忆,当时,部队、地方有很多力量参与这一项目。

  原全国523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主编《迟到的报告———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一书中说,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正式展开。

  这一年正是“”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许多资深的科研工作者都被打成“牛鬼蛇神”,靠边站了。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1969 年,时年39岁、仅是一名初级研究员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五二三项目。同样在这一年,蔡贤铮也加入了五二三项目海南工作组,并成为 负责人之一。

  “当时,五二三项目的组成单位、科研人员都在研究如何提取黄花蒿中的有效成分。”蔡贤铮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当时,基于对中药“煎煮”的认识,科 研人员在青蒿素的提取上走入了一条,大家用各种办法对黄花蒿进行煮煎。“我妻子也帮我提取,实验条件很差,她就用一个大的电热炉、玻璃瓶,甚至用航 空汽油来提取,非常,很容易爆炸。”

  “屠呦呦是个认真钻研、善于思考的人,她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想到高温加热可能会蒿草的有效成份。”蔡贤铮说,书中记载了“青 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于是,屠呦呦改用提取,这样就不用加热,结果发现,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率均达 到100%,这个提取物便是青蒿素!

  “屠呦呦及其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因为发现青蒿素,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拉斯克基金会将杯授予屠呦呦的理由。的确,这是一个人类的理由!

  实至名归 迟到的励

  青蒿素,现在被称为“东方神药”,每年都在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

  “鹿鸣呦呦,美好动听。老屠也用青蒿素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呦呦之音。”作为老朋友的蔡贤铮认为,拉斯克颁给屠呦呦是实至名归的,这份励来得太迟,以至在创造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奇迹近40年后,她个人才得到国际世界的承认。

  然而,屠呦呦的获,引起一些争议。《迟到的报告》记载:五二三项目持续13年,聚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项目常规工作人员有五六百人,参与 者达两三千人。而迄今为止,全球共有超过300人次获拉斯克,其中80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因而,拉斯克被视为诺贝尔的风向标。自然,将这样一个 大颁予屠呦呦一人,争议难免。

  “那时讲究集体主义,讲究团队协作,无论谁出成绩,都归于集体。”庞学坚说,当时项目组写论文,署名都很少用个人的,容易在后来引起争 议。的确,海南日报记者翻看蔡老提供的广东地区五二三领导小组办公室1978年编的《青蒿抗疟研究》一书,里面辑录21篇论文,无一例外署的都是单位名。

  但历史抹不去屠呦呦的印迹。历经190次失败之后,终于在第191次,也就是1971年10月4日,她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成功制取青 蒿提取物。1972年3月,在五二三项目会议上,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代表,报告了这种被命名为191的中性植物提取物,引起全体关 注。

  “屠呦呦的贡献在于给科研人员开创了一个新的思,提供了一新的研究方向。这之后,青蒿素的提取办法不断改进,从到酒精,更加安全、质量更 好。”蔡贤铮说,随后,山东、云南提取出了质量更好、纯度更高的青蒿素,海南也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和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至今,蔡老还保存着海南 1976年提取的青蒿素。

  个人创造的最终还是穿越了时空隧道,闪耀在眼前。(文\海南日报记者 范南虹 2011年12月3日)

  揭秘青蒿素“东方神药”青蒿素的海南故事

  柔弱、苍翠、蓬勃……就是这样一株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有着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它叫黄花蒿,海南北部丘陵常见,虽很平凡,却能提取出救治千千万万疟疾患者性命,被誉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

  很少人知道,这株小草曾承载了海南的付出和梦想。海南周刊藉屠呦呦问鼎世界医学大———拉斯克之际,走访当时熟知内幕并参与其间的人,为您一个鲜为人知的海南青蒿素之梦。

  黄花蒿、青蒿素、屠呦呦,3个不为普通人熟悉的名字,随着2011年美国拉斯克的颁布声名大噪。

  拉斯克基金会说:“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海南,仍是瘴疠的高疟区。青蒿素的发现,既把海南当成了巨大的临床试验区,也救治了海南众多的疟疾患者。详细

  屠呦呦其人首位获得诺科学类项中国人

  据诺贝尔官网消息,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ōmura、屠呦呦(Youyou Tu)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据悉,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科学类项中国人。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 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 “风向标”的拉斯克。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

  个人履历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

  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1951年,考入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1955年,毕业于医学院(后改名为医科大学,现为大学医学部)药学系;

  1955年,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荣誉

  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

  屠呦呦在2011年度“拉斯克”颁现场领

  屠呦呦在2011年度“拉斯克”颁现场领

  1979年,青蒿素研究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二等;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状;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获拉斯克临床医学。

  拉斯克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之一,是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的大。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

  拉斯克设有四个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服务和特殊贡献。屠呦呦获得的是临床医学,获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 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经全 国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其后,她继续深入研究,又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研制青蒿素 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 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她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获全国科技大会;1979年获国家发明;1982年出席全国技术励大会,领取发明章和证书。双氢青蒿素成 果1992年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1992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及1997年“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之一。屠呦呦个人1984年被国家第 一批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第一批享受特殊津贴;1992年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授予最高荣誉和终身研究员称号;1994年被中央国 家机关授予“十杰妇女”称号;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以“中国代表团”代表的身 份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04年获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Prince Mahidol Award)。2011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一、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 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迫切寻找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在国内(曾由“523”办组织全国七大省市筛选中草药3200多种,亦有人做过青蒿,认为无效而放弃), 国外(美国结合侵越战争需要,筛选化合物达三十万种)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 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发现的有效部 位和有效单体—青蒿素,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经大量提取药物,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于1972年,1973年分别就有效部位和青蒿素 单体,在海南昌江疟区作首次临床研究,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屠呦呦等自1972年分离得到青蒿素单体后即着手进行青蒿 素的化学结构研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有机所和生物物理所协作,最终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青蒿素是一个具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也是 一个与过去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的新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此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能解决抗性疟疾的新药,而且为寻 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经全国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 1978年青蒿素鉴定会后,屠呦呦负责的科研组工作继续不断深入,青蒿素获1985年卫生部实施新药审批办法后的第一个《新药证书》(86 -x-01号)。青蒿素的发明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1981年应WHO的请求,我国同意在召开“青蒿素”专题的国际会议,屠呦呦以“青蒿素的化学 研究”为题,第一个作报告,获得高度评价,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个抗疟新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它将为合成设计 新药指出方向”。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青蒿素是当前中国被国际承认的唯一创新药物。现 界多国均已广为应用,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

  在研究青蒿素化学结构中,屠呦呦于1973年首创其还原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这在青蒿素类药物研究上意义是很大的:(一)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羰基 的存在;(二)由双氢青蒿素结构中的羟基得以制备各类青蒿素衍生物,增效并扩大生物活性,促使当今国内、外对青蒿素类药物研究不断深入,更好为人类保健作 贡献;(三)经屠呦呦负责的科研组七年努力,得以创制出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又复燃率低至1.95%的新一代抗疟药,其片剂具有更突出的“高效、速 效、安全、剂量小、口服方便、复燃率低、研制简廉”等优点,特别是经药效学及临床研究,最便于病人口服的片剂,在“安全、有效”上,胜于当前注射给药 的同类衍生物,被认为是当前青蒿素类药物之优选者!该药于1992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已大批生产,经销国际市场, 反映良好,被认为是“国际上治疗各型疟疾的较理想口服治疗药”。

  三、完成“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七五”期间,参与国家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质量研究》中“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课题,对青蒿进行系统研究,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并修正了《中国药典》长期沿用的。

  四、机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为防止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青蒿素的临床使用寿命,避免,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就“双氢青蒿素对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影响”进行研 究,发现青蒿素影响约氏疟原虫配子体感染性,但对蚊体内子孢子增值期不起作用,即未能卵囊继续发育到子孢子。提示青蒿素类药物不能用于疟疾预防。 为当前有人将其用于预防提出了警示。

  五、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

  为解决多重抗药性恶性疟蔓延全球的问题,近年国外十分重视复方的研究。双氢青蒿素为当前青蒿素类药物中的首选药,对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无交叉抗药 性。而吖啶类抗疟药—咯萘啶与4-氨基喹啉类、嘧啶类、胍类及磺胺类均无交叉抗药性。为此设计了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组成的复方。在军科院支持下,进行实验 研究,确证二药具显著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指数为7.6,(高于当前广泛应用的蒿甲醚和本芴醇组成的复方蒿甲醚,其增效指数为6),且作用位点多,疗程短。 经二药联用治疗恶性疟10例,在12-24小时内,分二次服用,即达高效,40天未见原虫复燃。已获专利证书(专利号:ZL 99109669.X)。

  六、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多种剂型

  据WHO资料,每天约有3000个婴幼儿童死于疟疾。为此研发了“双氢青蒿素栓剂”,方便儿童直肠给药。又用直接得自青蒿的青蒿素制成口服片 剂,制作简便,价格便宜,又不易产生抗药性。均于2003年获得《新药证书》,分别为国药证字H20030341和H20030144。

  七、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

  经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在免疫领域具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低B细胞高反应性以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又可提高T细胞的免疫 功能。在北医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已将双氢青蒿素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现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 (2004L02089)和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03346.9)。经临床100例疗效初步观察,总有效率94%,显效率44%。中国青年网

  诺贝尔得主屠呦呦将参加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

  元旦琼海旅游热 现徒步旅游等新旅游方式

  琼海启动学区制管理试点 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老人外出迷 琼海帮忙找到家人送其回家

  博鳌渔民捕获260多斤重石斑鱼 以26000元出售

  琼海开展元旦消防安全零点夜查行动 整改火患

  琼海市政务中心成海南首个公共WIFI覆盖

  琼海500余名师生齐上消防课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国际视角]去一趟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旅游休闲]网友实拍 风景秀丽的博鳌乐城

  [美食天地]网友盘点 琼海最有名的特色小吃

  降雨量大幅减少 海南琼海万泉河“失血”严重

  学子的摇篮——嘉积中学红楼【组图】

  [美丽的琼海] 万泉河畔看夕阳 【组图】

  世界上最幸福的丑女人-智慧至上

  歌曲:琼海博鳌,我们的骄傲!【视频】

  符宣朝:以“三严三实”推动琼海各项工作进展

  宁虹雯:建特色小镇 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

  宁虹雯主持召开博鳌机场项目推进协调会

  符宣朝:鼓足干劲主动作为 为琼海谋发展

  元旦琼海旅游热 现徒步旅游等新旅游方式

  免费啦!海南环岛高铁旅游月 6市县景区门票免费

  琼海3家休闲农业旅游点入围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观模展享美食赏佳景 游客全方位感受琼海味道

  欢乐节27日启幕 琼海将举办美食展等系列活动

  琼海美食展等79项特色活动助兴海南欢乐节

  海南打造公景观500多个 琼海大道班等建成

  海南市县得名趣话:琼海五指山以地理方位为名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