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书讯|想看瑞华德学院过去10年出版的高水平论文拥有这一本书就够了

※发布时间:2020-6-27 7:21: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20年6月13日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译著:《性探索中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来自瑞华德学院的声音》。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及考古与文博系)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同国内外同行就遗产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交流。本书的翻译出版正体现了这样的学术。

  《性探索中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来自瑞华德学院的声音》收录了荷兰艺术大学瑞华德学院(Reinwardt Academy)过去10年出版的高水平论文。它们是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就当今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的讨论和思考,反映了在全球化、城市化、文化多元化、社群参与等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领域发生的变化,以及策展人、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专家应对的新思、新策略。

  《性探索中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荷]里默尔·克诺普 等著,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

  史密斯教授首先回顾了文化遗产研究的发展过程,提出对文化遗产进行性审视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而,史密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对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的观众的调查研究,探讨观众如何参与到制造遗产的过程中。除了机构、专家,每一个社会都可能是文化遗产之现状的一份“助力”!

  山克斯教授在文中就考古景观和文化遗产(地)的形成讨论了遗产“构建”的本质,我们思考在遗产领域时间参与的必要性,即以社会化的方式,让我们在文化景观中既发现过去,又找到当下的。身为一名考古学家,山克斯教授却在文中与我们分享了一些突破常规的、跨学科的展示遗产的方法,但同时也是审视遗产的独特视角。

  作为艺术史学家的辛格通过讲述三个故事探讨为何今天遗产和遗产地变成了冲突的平台。辛格认为遗产地和遗产物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政治,有争议的不是遗产本身,而是遗产提供了引发更严重冲突的“战场”,现代往往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所产生的垃圾,尤其是有毒废弃物对后世有着怎样的影响?它是否也是一种文化遗产?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是否自古就存在?我们目前对于垃圾的处理如何让后世加以?有害垃圾的填埋地是否会成为长期的墓葬?当有害垃圾危机已超越人类的认知范畴时,我们如何寻找“希望之光”?布塞尔的这篇文章将带领你探索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

  谁说艺术博物馆里只能做艺术展览?别让“白盒子”了你的想象!曾在收藏现当代艺术品的级博物馆市立博物馆工作十年的馆长玛格丽特·斯加芙玛可儿,在《白盒忆往:当代艺术博物馆鉴知录》,教你打开“白盒子”的另一种方法——来一场在艺术博物馆里做历史展览的跨界之旅,激活你内心的记忆所系之处。

  属猪的属相婚配表

  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尼亚斯围绕遗产领域的一个悖论——文物通过改变文物来实现——进行了思考,探讨了文化遗产领域与改变相生相成的事实及其缘由,选择性忽略这个事实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在以此事实为前提的条件下应当如何权衡利弊来进行文物的决策,文中多用类比,语言平易近人,案例丰富,哲思。

  米歇尔·施瓦茨认为,我们正在走进一个新的文化——可持续主义文化,为此他提出了七个词条:地方营造、连通性、本地、共有、循环性、相称性、共同设计,以讨论我们的生活,包括文化遗产,正在(或需要)发生的变化。这份词汇表是米歇尔·施瓦茨为我们绘制的一幅关于未来的蓝图!

  本篇文章是基于“街头价值观计划”(Street Values Project)写就的,克诺授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框架下,选择从文化遗产(、决策)与空间(生活的设计)的交叉领域入手,重新审视文化遗产在社会和城市中的形成方式,得出了文化遗产正在社会化等结论,并提出了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与城市空间、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新问题。

  荷兰莱顿大学 贾思敏·拉纳,荷兰艺术大学瑞华德学院 玛露丝·威廉森、海斯特·迪比茨 著,毛若寒 译

  文化遗产的实践涉及拥有不同立场、利益与情感的个体,因此这一过程必然存在矛盾与冲突。《为他人的泪水而动容:遗产领域的情感网络》引入“情感网络”以应对这一现实。借助荷兰废除奴隶制纪念日与“黑彼得”的案例,作者认为,通过在动态包容的网络中尊重不同个体,以及提供表达与分享情感的平台,情感网络的方法为遗产的社会参与带来了新。

  为庆祝6月13日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这部译著的出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将共同举办网络,邀请这部译著的部分作者和,就遗产研究与博物馆研究的新动向进行交流,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