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似乎更多是大学生才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在中关村三小,也为毕业生们准备了“论文”的项目。当然,这些论文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学术论述,更多的是贴近生活的小发现小研究。学校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重要的不是研究的结果,而是合作探究的过程,做力所能及的思考与呈现,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早在毕业项目发布时,老师就发布了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小、近、实”,就是想引导孩子们更贴近真实,研究生活中的小事。这也来源于学校一直提倡的“线年的毕业论文实践,今年这届娃们的论文少了高大上的炫酷之感,多了很多对身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六(14)班的刘海默、曹迪雅、黄圣淇关注北校区门口的交通情况,他们调查发现,同学们集中的到校时间为7∶30-7∶50。在这个时段,车辆经过学校南门门口的道需要90秒,而8点后,车辆通行时间仅为3到5秒。因此,他们将学校门口的左转车道改为“直行+左转”,同时,同学们在两个时段错峰进校。
除了关心“家”门口的交通,孩子们还关心“家”里的卫生间。第一校中校第四班组群,六(4)班曹斯栋、徐思源、韩睿桐、刘鹏宇、贾东润,完成了《如何消除北校区卫生间异味》的论文。
孩子们说,他们罗列了日常学校生活所遇问题,发现发生频次多、关切度高、影响学校生活质量的就是“卫生间异味问题”。他们调查发现,异味产生原因主要有: 使用频次较多,清理不及时;不良使用习惯;下水道返味;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及时自动冲洗+定时扩大范围冲洗,在条件允许时,加长小便槽长度减轻高峰使用压力; 设置红外探测器+声光报警装置,对不规范使用进行声光报警提醒;加大清理频率+芳香剂,帮助快速清除和缓解异味;加强通风,帮助异味持续消除。 专家们笑言,这是一份有“味道”的论文。
除了关心学校,不少孩子还把目光投向了家庭。今年,二胎成了不少孩子的研究对象。六(19)班田皓宇、苏文灏研究起《家有“二宝”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他们调查身边的同学发现,虽然大家普遍赞成父母要“二宝”,但是,超过半数的孩子认为和“二宝”发生矛盾时,父母会偏袒“二宝”,有时会让自己很受伤。他们:不要经常对大宝发火。把“二宝”带好,要调动 “大宝”正能量的优越感和责任感,当好老大。 同时,他们还父母和鼓励都要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
夏天天气热,如何处理冰箱异味,也纳入了孩子们的研究。红山校区六(2)班的曾伊然、杨舒贺、何袖衡、罗曼若兰所在的小组,开始找来香囊放进冰箱。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打开冰箱,发现味道比之前更难闻了,还夹杂了一股化学香精的味道。于是,他们开始用柠檬、小苏打、醋等展开实验,还做了详细的实验记录。
毕业论文项目的负责人张燕青老师表示,孩子们不仅视角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小事,答辩现场的PPT也回归了质朴。
她说,往年孩子们的PPT虽然精美,但是可以想象,家长的参与度很高。今年,学校持续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因此,时常有孩子问老师:“我们有照片视频,但是不会插到PPT里怎么办”。老师会他向同学或者老师求教。因此,今年的毕业答辩上,孩子们制作的PPT更加简单。“虽然视觉效果下降了,但是老师是高兴,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也更加真实”。
张燕青说,在论文打磨的过程中,她时常发现孩子们做了很多调查、实验,但是对结论不自信,害怕被笑话,不敢将自己的结论写入论文,而是大量使用网上可查的精准性结论。但是,恰恰是这些不成熟的数据,才最真实。
因此,小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强调过程,即使只是印证一句话,哪怕是一个不成功的实验结论,都是属于自己真实的收获。
参与过四届毕业答辩的迟利敏老师是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也是海淀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核心组员。
迟老师说,四年来,她感觉学生科研项目的拓展面越来越宽,研究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都有提升,很多项目论文整体上很优秀,具备了发表和参赛的竞争力。她认为,小学生的毕业论文,重在培养对科学基本的探究过程,要秉承科学思维和培养,培养依靠和逻辑得出结论的意识。小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做得太过高深,更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孩子对科学的认知,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比研究本身更有价值。她认为,经过四年历练,孩子们的论文已经从过去追求“大”,到如今聚焦到具体问题的过程,实现了群体性的提高。
张燕青老师介绍,每个项目组从成立团队,确立项目主体到收集资料、查阅论文、制作调卷、对比分析、研究讨论,到最后完成毕业论文,今年经过了5个月打磨,比往年的时间更长。
在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选择喜欢的导师。不但由老师、家长担任导师,校长等管理层也会受邀担任孩子们的导师。
学生们通常要分工合作,制作调卷、采访、实验研究。有的小组还专门研究了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为此还专门采访了主学的副校长。对于很多专业领域的研究,老师们还会邀请校外的专家们,专门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在今年的毕业答辩现场,依然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委员、社区代表等担任答辩导师。他们中有的是中学、大学的老师,有的是行业专家,他们都是“大家三小”教育共同体的一部分。现场,很多专家都对孩子们的研究提出了中肯的。他们的指导帮助孩子懂得学术严谨与规范,为孩子的成长另一种可能。
六年时光,孩子学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成长?对于这个问题,单一的书面考试分数是远不充分的。学校推出面向章泽天高考成绩全体六年级师生的毕业项目,旨在通过小学阶段真实的学习的“里程碑”式毕业项目的论文、设计、展览、汇演、实践性项目,来真实地回答:这六年,孩子学到了什么?
万柳校区采取23个分会场同步直播的方式,使家长们可以在线观看了孩子们的答辩。在红山校区,毕业生的爸爸妈妈和五年级的学生代表则进行了现场观摩。面对来自各行业的评委、家长代表,孩子们有的带来了研究的展示,有的分享了论文准备过程中或开心或难过的经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在毕业答辩的最后,刘可钦校长说,今年,每个孩子都参与了答辩,每个孩子都参与了研究。孩子们的研究脑洞大开,很多研究就是从身边最近的事入手,研究小学生手机、研究卫生间异味、研究交通改善,门类繁多,选题丰富,这都说明了六年间孩子们多样化的发展。专家的参与,让孩子们的学术更加规范,让结论来自于实验,让学习有了另外一种可能。因此,孩子们的思维不但打开了,又严谨了。她也毕业生们可以将毕业论文继续传承下去,将选题中那些遗憾,那些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交给弟弟妹妹们来完成。“明年,欢迎你们回来当评委!”
伴随着2019年毕业论文答辩的结束,相信每个毕业生都会有一份特别的收获!在未来的成长之上,还有许多次答辩等待着他们,但这是第一次体会到做学问需要踏实与严谨,任何研究都需要专注、投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