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3~6年级小学生对死亡认知良好

※发布时间:2018-5-16 1:03: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信息时报讯(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王育煌 通讯员 黄瑶)记者近日从南方医科大学获悉,该校护理学院副教授高钰琳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选取广州市白云区及天河区各1所小学3~6年级的10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类学生的概念、态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显示,广州市3~6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认知情况良好,而态度以及生活质量则处于中等水平。

  研究显示,3~6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总均分为(13.24±2.78)分,死亡概念认知情况良好,死亡不可逆性维度得分最高,死亡无机能性维度得分最低。据介绍,死亡不可逆性指生物死亡后不再复活,死亡无机能性指死后的生理、心理机能均停止。可见,虽然小学生对死亡概念总体认知较好,但对死后机体的表现还不清楚。高钰琳称,这可能会增加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可能会产生结束生命的冲动行为。

  同时,小学生的态度量表总均分为(75.28±12.21)分,处于中等水平,态度与死亡概念仅呈弱相关。可见,小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对死亡有一定了解,但多数未能线年级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态度与生活质量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影响态度,继而影响生活质量,该结果符合认知行为理论。

  因此,高钰琳表示,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对儿童青少年的死亡教育,只有帮助儿童更清楚的认识死亡概念,才能促进儿童对态度的正向转变,最终实现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和孩子讨论死亡话题。高钰琳曾在大学生中做过关于态度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父母都不会和孩子讨论死亡。

  高钰琳认为,对于死亡,父母对待的最好方式就是遇到了相应的死亡事件,如宠物死亡,甚至是树叶泛黄落地,都可以和孩子讨论关于死亡的事情,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