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学教授和幼儿园老师、文学论文和数学论文让人错愕地出现在同一本学术期刊上时,这本刊物很有可能只有一种身份——假刊。
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并至交通大学,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却一直在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查明,该学报不具备出版条件,因此依法予以注销。
投稿者有来自事业单位的,也有来自企业的,但更多的来自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院校、大学乃至像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985”高校一起“百花齐放”。对应的,作者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教授,一应俱全。
其中,来自大中专院校作者的论文有230篇,以88.80%的比例占绝对优势。这些作者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1人,60人,助教25人,其中还有部分未注明身份。他们成了这本假刊“生长”的最稳定的“顾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沈凯在发了一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中有关“准晶”教学的几点》,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篇教学类的交流文章,“只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而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就不算学术论文”。
他说,写好这篇论文后,先后投给了几家核心期刊,但都被退了回来。他不甘心,上网检索到了这家学报,再次投了过去,结果很快收到了论文录用函。
“我很高兴,论文终于被录用了。”沈凯坦言,在收到录用函时,对方提出要收版面费,要求他把钱汇入指定账号。“我确实汇过去800元”。
沈凯表示,作为高校老师,为评职称文是必须的,他评副教授时,学校要求在SCI收录的期刊上至少发表5篇论文,但这篇不是为了评职称。
多位高校教师表示,学校每年一度的考核,论文是最重要的考核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一位教师说:“没有论文,课教得再好考核也通不过。为了文,很多教师到处托人找关系。”
“文是为了获得额外加分,增加获得学金的可能性。”郑州大学硕士生说,发表论文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学金以及获得的档次,“论文太关键了,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
郑大新闻与学院研究生学金评定细则显示,一个学生最终的综合测评成绩由“学习成绩”、“科技创新”、“导师评定”等7项指标共同决定,其中“学习成绩”占35%。
该学院一名获得过学金的学生说,“导师评定”等项目,同学们的情况都差不多,有差距也不会太大。“关键是‘科技创新’这项指标。对文科生来说,主要就是文。”
“科技创新”满分为15分,在专科学校学报上发一篇加两分,无篇数,分数可叠加。对于学金评定来说,这是一条获加分的“终南捷径”。
多所高校关于研究生学金评定的显示,“科研”和“论文情况”往往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仍有一些学校,研究生要毕业,至少得发一篇论文。
这导致论文代理开始在高校盛行。“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份学报上发表论文的太多了,我认识的同学中就有人是这份学报的代理。”郑州大学一名研究生说。
说,她就是通过学姐介绍,花了600元的版面费在该学报上发表的。和同在郑州大学读研的赵宇,也是通过学姐介绍,花了1000多元在该学报上发了两篇论文。
《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还有10多位中小学教师发了论文。河南省卫辉市孙杏村镇汲城完全小学体育教师杨宏波也发了一篇,他告诉记者:“说实话,我是教体育的,对学术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也没什么办法。因为想评职称,必备的条件就是要有论文,这是硬指标。”
他坦言,自己通过熟人找到了一位大学老师,这位老师承诺期刊肯定没有问题,论文一定能发表。他当即就把论文和750元版面费交给了这位老师。
烟台市三中分校的中学教师杨丽华也说:“不发表论文想评职称是天方夜谭。”她为了评职称,花了不到1000元,在这份学报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她介绍,很多同事也在这份学报上发了论文,有的甚至还发了好几篇。
大连市明珠幼儿园的教师韩晓庆也在发了一篇,她否认是为了评职称。她说:“我教了七八年了,如果连一篇自己的论文都没有,感觉特没水平,挺丢人的。和孩子的家长说起来,也特没面子,所以就找人帮我联系发了一篇。”
韩晓庆说,她这篇论文断断续续写了两个多月,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结果,托朋友的关系发表后,收到刊物,“感觉刊物特别垃圾,就直接扔到床底下,再也没有看过”。
来自企业的作者中,以电力部门居多。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公司承德供电公司就有人在发了一篇。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也要评职称,没办法,不想发也得发。”(文中和赵宇为化名)(实习生 张 记者 叶铁桥)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