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会议论文摘要·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2017)]全球价值链与国际分工论坛

※发布时间:2019-4-29 6:17: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摘要:本文估算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ROW)1995-2014年间的分工收益格局,并构建加工贸易部门GVC嵌入度和一般贸易部门网络关联度指标,分析国内生产网络发展对分工收益的影响。摘要:基于最新发展的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出口贸易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国内市场竞争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出口产品组合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率程度的提高,增加了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所占的份额,降低了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所占的份额,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对资本所占份额的影响最大,对中技术劳动报酬所占份额的影响最小。

  摘要: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价值链活动的配置取得快速的发展。本文构建了中国企业海外价值链活动模式的微观数据集,并在所构建理论模型下,基于企业层面数据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企业采用不同的价值链活动模式“走出去”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活动模式选择的预测概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摘要:本文估算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ROW)1995-2014年间的分工收益格局,并构建加工贸易部门GVC嵌入度和一般贸易部门网络关联度指标,分析国内生产网络发展对分工收益的影响。结论表明,2011年前中国加工贸易部门收益份额持续提升,2012年后略降;一般贸易部门的国内收益份额大致以2007年为界,呈“V”型趋势;国外收益份额则稳定上升(仅2009和2012年下降),是中国海外分工收益的主要来源。加工贸易在2003年前是ROW在华分工收益的主要途径,但2004年后跌破50%。

  摘要: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运用KWW方法进行价值链分解以及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度量,在进口异质性和分工模式异质性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进口贸易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开展实际上发挥着资源配置作用,进口规模的扩大在推动NVC1的同时,阻碍了NVC2的培育。此外,中间品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更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和生产规模扩大,带动国内生产配套需求,对于NVC2的开展产生了更大程度的溢出效应,而进口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沿海与内陆地区“内部循环”的经济关联,对NVC2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最后,本文给出重塑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政策,即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促进内资企业成长、实施区域差别的进口政策和协调区域间专业化分工。

  摘要:本文评估了中国生产分工状态与比较优势的匹配性。东亚区域生产体系传统的梯度有序的生产分工格局,转变为竞争加剧的复杂生产网络,中国在整合资源、加强比较优势与生产分工高度匹配的协同复杂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但是,中国的区域地位已上升为东亚生产分工网络的桥梁式核心国家。在机械行业生产网络中,中国在低端生产阵地与高附加值的复杂生产阶段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并且国内技术比较优势显著提升,中国将借此稳固其在区域生产网络的主导地位,推动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是导致空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和广度对生产侧、消费侧以及贸易隐含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框架,考察1995-2009年间中国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生产消费排放径,并构造影响因素的结构性分解,考察中国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现,生产侧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消费侧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且生产侧排放一直高于消费侧排放;中间产品出口有“高污染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入世”后尤为明显;扩张式增长方式是中国空气污染物排放快速的最重要因素,中国产业结构向高污染效率行业转变,而行业的污染效率降低依赖于服务投入的增加。

  摘要:基于最新发展的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出口贸易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国内市场竞争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出口产品组合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部竞争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出口市场之间竞争程度的差异,出口市场上激烈的竞争降低了企业所有产品的价格加成,同时也会带来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的增加。其次,当企业集中于核心产品的出口时,它会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核心产品的生产上,从而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率,这也为出口企业生产率变动给出一个新的解释机制。

  摘要: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检验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率程度的提高,增加了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所占的份额,降低了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在全部生产要素报酬中的所占的份额,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对资本所占份额的影响最大,对中技术劳动报酬所占份额的影响最小;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率的提高扩大了资本和高技术劳动与中、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率的提高扩大了资本与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且前向参与率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大于后向参与率对其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对货物行业的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服务行业的影响程度。

  摘要:本文研究了企业间关系和政企关系作为非正式制度对契约密集型企业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关注点是关系作为非正式制度。通过经验分析,研究表明,企业间关系、政企关系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对契约密集型企业更加显著,从而构成其比较优势的促进更强,随着正式制度的完善其作用逐渐减弱。关系促进企业比较优势的作用受到企业所有制、地区信任程度和市场与在资源配置中地位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以厘清OFDI在我国价值链升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构建价值链上游度指标以衡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运用计数回归模型以及使用负二项回归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探讨可能存在的过渡分散和零膨胀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OFDI分类进行了扩展分析。结论是,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在总体上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者的行为逻辑;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企业OFDI决策具有显著影响,企业越下游(或离最终消费者越近)OFDI倾向越高;我国企业投资各种类型OFDI的项目或多或少地以母国市场为导向。

  摘要: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纠正出口规模与贸易利益的错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构建融合增加值贸易和所有权贸易的双边真实贸易利益核算框架,测度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由中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属地贸易收益率约为80%,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美国对华制造业FDI整体呈现市场寻求导向,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则具有典型的效率寻求型特征;剔除外资企业贡献后,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真实贸易收益率大幅下降,但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外资企业对中国对美出口贡献率的下降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属地贸易收益率与真实贸易收益率之间的差异正在收窄。

  摘要:本文研究重点是中国自贸协定贸易效应的整体考察和基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刻画中国自贸协定“异质性”。运用OECD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检验这些自贸协定的贸易效应。结论是,自贸协定对中国与各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存在正向影响,且更有利于中国产品进入伙伴国市场;自贸协定实际创造的贸易收益要小于其带来的贸易总额的增量;总出口中国内增加值比影响自贸协定贸易效应的发挥,占比越高,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摘要:分析制造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促进我国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攀升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Pol Antras(2013)的多阶段生产模型分析了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边界和内生决定问题。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各个生产阶段所有权和外包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5的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企业规模、契约、生产要素和价格弹性等因素对价值链纵向一体化和逆一体化发展变化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沿着价值链研发环节与契约合作环节不断促进价值链升级的对策。

  摘要:根据我们所熟知的“污染天堂效应”(PHE),有着更高标准的富倾向于将其污染转移到穷国。基于充分考虑中间产品贸易的增加值出口,本文对污染天堂效应进行重新检验,分析发现PHE是成立的,而基于传统的没有考虑中间品投入的总贸易数据进行考察的结果则表明PHE不复存在。同时,高收入国家将其生产过程中污染最严重的阶段转移至低收入国家,从而全球价值链也是全球污染链。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EDVAR)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其影响效应的大小与企业参与贸易的方式、所有制性质、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以及出口目的地密切相关。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附加值率显著受到空间集聚的影响,但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产品的技术复杂度越高,空间集聚的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越大。本文检验了空间集聚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机制,认为空间集聚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促进EDVAR提升的重要渠道。

  摘要:本文运用下游度指标刻画一国特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高技术与低技术劳动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通过采用1996-2009年跨过跨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在全球价值链越接近下游的生产环节,高技术劳动收入占比越大、低技术劳动收入占比越小,劳动收入差距随之扩大;全球价值链嵌入变化通过增加值率的变化改变了劳动的需求结构,进而改变了劳动相对收入差距。在考虑了不同指标、内生性等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下游度与收入差距存在以增加值率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行业内部高、低技术劳动收入差距是行业本身的特点,而全球价值链促使垂直专业化生产后,行业自身的特点会更明显的。

  摘要:本文通过构造考虑与不考虑产品质量差异两种条件下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比较优势指数,对2000-2015年我国优势制造业的识别与演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不考虑产品质量差异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地位不明显,其中比较优势的广度较为稳定,但深度呈下降趋势,比较优势的水平则呈波动状态;而在考虑产品质量差异后,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地位显著提升,其中比较优势的广度与深度都呈上升趋势,且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的行业增多。最后,将我国制造业优势行业分为核心优势产业与边缘优势产业两大类,并进一步将核心优势产业分为成长型、成熟型、不稳定型与弱化型,结果显示我国优势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

  摘要: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测算中国的全球化参与程度和中国参与区域内与区域外一体化的深度,对2000-2014年中国进口中间产品所包含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增加值比重进行测算,并把这些国家分为四个区域,分析不同区域对中国的增加值贸易,以及中国对以上四个区域的增加值贡献,对比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参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同演变趋势。把WIOD数据库中所列的56个行业细分为13个产业,对比不同产业的国外增加值比重和区域内及区域外增加值比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以增加值流入角度衡量的全球化发展速度高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中国可以通过 “一带一”价值链的构建来提升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并帮助沿线国家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在构建“一带一”价值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实现差别化的投资策略。

  摘要:探寻价值链影响因素,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外商直接投资(FDI)视角,运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出中国工业行业价值链(GVC)地位指数,回归分析FDI对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并阐述FDI影响价值链地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按FDI动机分组,市场导向型FDI对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按FDI来源地分组,来自港澳台国家的FDI价值链升级效应更突出;按东道国制度分组,较好的制度能有效放大FDI的价值链升级效应,且这一放大作用主要通过FDI前向溢出途径实现;按行业要素密集度分组,FDI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FDI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升级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制度主要通过前向溢出途径实现其对FDI价值链升级效应的影响。

  摘要:传统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已经对“引力”达成了基本共识,以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理论分析部分,基于跨境电商物流数据,从引力模型出发,深入分析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是否能够突破地理距离的。通过引用经典的引力模型,得出了影响机制检验引力模型,分别从国家层面、国家-平台层面和国家-物流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出口受地理距离的制约较小;贸易伙伴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地理距离负面影响,促进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增长;更快速的物流服务能够弱化地理距离的负面影响,促进远距离跨境电商贸易的增长。男人冬泳 打一食品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