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内经济学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带有数量模型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错用和数量经济学模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普遍存在。有些论文忽视模型的假设前提,错误地使用模型,致使结论严重脱离现实;有些论文避简就繁,模型,故弄玄虚;有些论文模型与结论脱节,对策与研究过程无关,结论不是源于前文的定量研究,缺乏可信度。凡此种种,招致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模型应用和定量研究的广泛诟病,继而在学界产生了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还引发了经济学研究范式之争。对此,期刊界有责任认识,正确引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
当下,国内经济学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带有数量模型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错用和数量经济学模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普遍存在。有些论文忽视模型的假设前提,错误地使用模型,致使结论严重脱离现实;有些论文避简就繁,模型,故弄玄虚;有些论文模型与结论脱节,对策与研究过程无关,结论不是源于前文的定量研究,缺乏可信度。凡此种种,招致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模型应用和定量研究的广泛诟病,继而在学界产生了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还引发了经济学研究范式之争。对此,期刊界有责任认识,正确引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科学研究是探寻真理,发现规律,促进人类进步的活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本质。与自然科学研究一样,严肃的经济学研究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要体现科学本质,彰显科学。
彰显科学,就要严谨客观、求真求实。研究中充分占有调查实验数据,尊重经济学基本原理,遵从逻辑推演,服从研究方法适用条件;不主观臆断,不虚造数据,不妄构变量;一切思考、分析和判断都始终致力于发掘事实,探求本原,追寻规律,解决问题。在今天经济现象空前复杂、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的时代,经济学者应追踪理论前沿、关注社会现实、解决具体问题。这是学者的本分,也是学者应该恪守的学术。
经济模型和定量方法有时是研究的工具或手段,有时是研究的对象,这取决于学者的研究目标。经济学论文注重数量方法,但不能唯数量方法、唯数学模型。一篇学术论文的优劣不在于是否有模型或定量方法,不在于模型的多寡。经济学论文是否要用模型?用多少模型?用什么样的模型?关键在于文章的主题和研究的需要。撇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堆砌各种模型,不是科学的态度。不过,模型,一概摒弃方法,不分条件地一味强调思想、思辨,也有悖科学。如果把经济学研究视为一个生产过程,学者是生产者,模型就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本无意识,优劣好坏取决于生产者的技能和态度。故而,模型有功,功不在模型自身;模型有过,过也不在模型自身。这是当下经济学研究必须的重要认识。大道至简,能用至为简单的方决至为复杂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至高境界,也是学者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
经济学模型和定量方法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关于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之辩:经济学研究究竟是规范性研究还是研究?
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学研究方法有规范研究和研究之分,故而经济学也就有规范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区别。规范性研究,就是在若干假定的前提下,依据客观事物和经济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从纯理论上演绎推导出结论,做出判断,它注重数理演绎和逻辑关系;研究是从实地调查、观测或者实验获取的样本数据和资料中,通过分析,发现事物的本原,从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归纳总结出带规律性或一般意义的结论,它强调结论和认知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且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但是,规范与的“二分法”在经济学中一直存有很大争议。影响最大的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可操作主义”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工具主义”之争,但是论争并未分出高下,辨出曲直。长期以来,规范与共生共存,“可操作主义”与“工具主义”也都只成为特定时代、特定阶段所出现的经济学名词。事实上,经济学研究中,数学归纳推演与实地观测分析一直是并行不悖的。可以轻易地发现,很难找出一种纯理论推演的研究,也很难找出一种纯实验观测分析的。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如此,经济学研究的现实更是如此。
现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事实日趋复杂,梦见钱包被偷许多经济问题的研究,既需要数理推导、逻辑思辨,又需要数据分析、经验证明,单纯的所谓规范性研究或单纯的性研究均难以满足复杂经济现象的研究。所以更多的场合是规范性研究和性研究并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便是规范与有机结合的经典范例。这也是当今经济学研究应当的和思想。
迄今,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第一次工业,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充分解放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以电力、新通讯技术为标志,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迈进。工业是科学研究成就最直接、最生动地体现。因此,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类福祉,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也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崇高。
经济学研究,或者体现为理论、学说、方法的创立,或者体现为对既有理论、学说、方法的修正完善,或者体现为重大现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无论哪种形式,都应该体现科学研究的本质,彰显科学研究的意义。经济学者应该树立国家意识、人类意识,要把服务国家、服务人类作为一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把个人研究旨趣与国家、人类利益相结合,确保研究的论题有用,研究的有价值。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经济学学术期刊理应积极探索经济学研究范式,为建立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话语体系不懈努力。(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