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8-9-22 22:53:0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元节出生的人本期《新论》邀请了河海大学教授、省中特中心河海大学主任余达淮,就“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展开讨论。

  记者:全面把握“新常态”这个大逻辑,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发展的内涵。如何看待“新常态”和“新发展”?

  余达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市场,产业结构,供给能力,国际贸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部市场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中国过去多年发展过程中资源付出的代价也积累到了较高的程度,必须得到解决。

  应该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供给侧需要长期针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增长动力不足、供需结构错位两大问题进行结构性,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新动力,无法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稳中有变,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意味着相对稳定。

  创新、协调、绿色、、共享新发展,是我们应对发展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新发展是当今世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南针,为当代中国进步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了中国文明和智慧。新发展,既反映出我们党对世界发展的新认识,也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优秀思想在新时代的创生和。

  记者:新发展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径,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并让其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落地生根?

  余达淮:新发展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对干部来说,就是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创新发展方面,服务于并创造性地投入到创新经济当中,不断推进理论、制度、工程、科技、文化等创新;协调发展方面,在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文明并重等的同时,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绿色发展方面,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方面,对外、加快构建型经济新体制;共享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是贯通的,对中央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遇到方案的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加强,让深入到的死角和生长点,运用思维和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一方面,改进选用及政绩考核制度,以德性认知、积极心理、技术进步、生态、治理、社会稳定等方面作为指标并赋予权重。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干部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以新状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余达淮:一方面,全球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孕育着新的重大产业,为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航天技术、通讯技术和生物医学等,中国的进步令世界瞩目;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进展使得中国第一次具备了参与、引领下一次产业的潜力,这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需要实施创新发展新战略。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必须依靠创新来推动供给侧,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解决资源方面的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含义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记者:习总曾经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各种领域的创新中,科技创新为什么尤为重要?

  余达淮:所谓科技创新,不只是指科学研究,更要重视科学应用,即如何将科技为新技术。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在科技下超乎想象,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量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融合为特征的技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要着力推进“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今后需要明确的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发展的产业,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本报记者 陈立民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