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是一件苦差使。 如果你对经济学问题感兴趣,耐得住寂寞,数学不错,而且心里素质足够好,那你可以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了。
首先,如果你的人生主要目标是为了挣钱,那你绝对不要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因为这对你发财没有帮助。相反,你应该留在国内商界(可以创业)或去国外读MBA。如果你的目标是在国外找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并在国外定居(享受那里的新鲜空气),你也不要去读经济学博士。那属于曲线救国,白白浪费你的时间和感情!你如果以后想去华尔街上班,你可以去美国读金融类或会计类的硕士,这会节省你3-4年的时间。你也可以去读经济类硕士。现在美国各大高校的经济系纷纷开设硕士项目(主要为中国学生而开!),其中包括一些排名前二十的经济系(如密歇根大学和杜克大学)。
其次,你如果坐不住,你也不要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这是一个长达5-6年的过程,其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你是在学教科书和业(第一年),读论文和写论文(后面4-5年)。虽然和同学以及老师有交流,但大部分时间你是一个人对着写满英文和数学公式的纸和电脑。你如果耐不住寂寞,趁早选择别的更加实际的行业。
第三,如果你的数学不太好,看着数学公式发怵,那你最好也不要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现代经济学建立在数理模型之上。数学不好你连第一年的资格考试都过不了,更不要说后几年写原创的论文了。相反,如果你数学很好但是本科(以及硕士)不是经济金融类专业的(你是理工科学生),那你完全可以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美国各大经济系招生时不会因为你没有修过经济金融而歧视你。相反的,如果你本科学的是数学,物理,或工程,他们反而会更喜欢你,因为你的数学基础比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更扎实。
最后,如果你心里素质不好,一挫折就郁闷纠结很久,那你也不要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不说读博士期间的起起落落,且说你毕业以后。博士毕业后拿了教职你得发表论文。在论文的过程中被拒(被打脸)是家常便饭。即使拿诺的大牛也是被拒过很多次;他们拿诺是因为他们最好的论文很牛,但他们也都写过一些质量一般的论文。因为经济学最终还是一门社会科学,论文的(匿名)审稿过程有着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同一篇论文的两个不同审稿人,有时一个说你的文章非常好,而另一个却用礼貌的语言说你写的是垃圾!),所以即使最好的文章也可能被拒。举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2001年诺得主 Akerlof因为1970 发表在 QJE(经济学季刊)上的“柠檬市场”一文得,但该文是因为在AER(美国经济评论)被拒而转投到QJE的!既然被拒是家常便饭,被拒以后你应该迅速翻篇,马上勇敢地将论文投到另一个(打算接着被拒!)。你如果脸皮不够厚,没有再败再战,越败越勇的定力和勇气,你还是趁早选择别的行业。
如果上述你一个都没有( 也就是说,你对做研究感兴趣,耐得住寂寞,数学不错,而且心里素质足够好),那你可以去美国读经济学博士。具备这些条件的你熬到一个博士学位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光具备上述四个条件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博士,在教职市场上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当全世界的经济系和商学院招聘刚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时,市场最看重的是你论文的质量。而评价一篇论文质量最重要的标准是其创新的程度:你领域内的研究者从你这篇论文学到了什么新东西(因为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成为一个优秀经济学博士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学术创新的能力(creativity),或者说你充满了新的想法(full of ideas)。
说老实话,在写出一篇论文之前,其实评判一个人是否真正有创新能力非常不容易。但是以下两个方面能够大致体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第一,在上课或听学术报告时你会不会经常问一些新的有趣的问题?这大致体现了你在智力上是否好奇(intellectual curiosity)。第二,你是不是有很好的直觉(intuition):在没有具体分析问题之前,能够感觉或猜测到问题的答案。
那美国各大经济系教授在招博士生时如何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创新能力? 他们基本看两样东西。第一,你的推荐信: 教过你的教授对你创新能力的评价。第二,你递交的学术论文。一般而言,你申请博士时递交的论文都很粗糙,但你论文的主旨(main idea)还是能反映出你的创新能力。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有否创新的论文尤其重要,因为招生的美国教授很可能没有听说过给你写信的教授(推荐信因此而打折扣)。
MIT经济系教授 Ellison 曾经研究过学生的背景和成为一个优秀经济学博士的关系。他发现具备下列两个因素的学生最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经济学博士(而其他因素都不怎么重要)。1. 本科就读于美国排名前30的精英学校。2. GRE 的分析部分拿得高分。可惜的是,这两点对国内的学生都不适用 (GRE的分析部分已经取消)。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博士并且在教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光有高质量的论文还不够。你还要能够把你的论文(即使是的理论)讲得非常清楚并浅显易懂(让研究领域和你不一样的经济学家也能听懂,good presentation skills)。你往往需要找到现实世界中相关的(并且相对简单的)例子来你的论文。没错,好的经济学家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段子手!那怎么来训练你自己论文的能力?在经济学家圈子中流传着一个不无道理的笑话: 找你妈练!如果你能在2-3分钟内让你妈听明白你论文是研究什么的以及主要结论是什么,那你的能力就过关了(说明你是一个不错的段子手)。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经济学家需要同时具有很多技能。 简单地说,你什么都要懂,但不需要样样精通。凯恩斯曾经说过:“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必须同时是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数学家;他既理解细节又能够总结普遍规律;他有时得象一个不食烟火的艺术家,而有时又得象一个颇接地气的”。
说到这里,你应该比较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到美国去读经济学博士了。你如果打算去,我这里还有几点。
第一,不要太在乎博士一二年级时候的成绩。你找工作的时候没人会问你的GPA或资格考试是第几名(尽早开始写你的学术论文;最后大家在教职市场上拼的是这个!)。有人曾经统计过数据并发现:一个经济学博士的论文质量以及在教职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其一年级时的成绩基本没什么关系。听说1995年诺得主卢卡斯在芝大读博士时在第一次资格考试中居然失利!
第二,在第二第三年选择研究方向时要灵活,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我知道大多数中国学生去美国都立志要学宏观经济学,以便将来报效祖国。但美国的宏观经济学(学术研究)和你在国内所接触的本科教材上的宏观不大一样。你应该保持的心态接触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然后再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三,选择研究方向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又要考虑自己的特长。不同的方向需要不同的技能组合。如果你数学很好但是不是一个好的段子手,那你可以选择纯理论或计量。如果你数学只是还可以但却是一个好的段子手,那你可以选择宏观或微观。
第四,进入三年级以后,找导师聊你论文题目之前你一定要已经有比较具体的想法(concrete idea)。没有具体的想法去找导师聊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要记住美国的教授们都很忙。那什么算是比较具体的想法?你至少应该清楚你研究的问题,并且对如何着手已经有初步的方案。
最后,祝你成功地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求学和职业道!这世界上没有正确的人生道 ,只有适不适合你的人生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