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明星”因博士论文抄袭行为以及未正式公开发表有关学术论文却能参与并通过博士答辩成为焦点,由此了学术不端事件。
思考这个热点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毕业设计、保研申博、职称晋级每一关都离不开发表论文,因此这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市场需求。而我国现有的学术期刊年总发布量,还远不能满足。这导致一些盯上了学术期刊的“利益”蛋糕,进而催生出假论文假期刊黑色产业链。
主犯刘某于2012年8月、2013年1月,他人在、湖南衡阳注册成立船山公司;2016年1月,在湖南长沙成立六六公司。以公司名义广泛招聘和培务员,制作诈骗话术,要求话务员隐瞒真实身份和办公地址,冒充医学期刊编辑,打电话联系全国各地医务人员,以能帮助被害人在核心级医学正刊上发表论文,供被害人评定职称使用为由,采取制作假用稿通知书、用改头换面冒充正刊等手段非法出版、综合刊等刊物,共诈骗全国各地135人,诈骗金额1737661.5元。2018年9月,主犯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七个月,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其他23名被告人被判处相应刑罚。
办案人员分析,在当前论文发表数量被作为职称评定重要指标的前提下,一些群众“心急乱投医”,甚至明知是假期刊,但只要发表的论文“算数”就行。而这种需求也被盯上,通过非法出版各种学术类期刊牟利,不仅导致非法出版活动,助长诈骗犯为,而且了学术风气,社会危害极大。
这类犯罪中,犯罪往往会以竞价排名的方式,在搜索引擎进行网站推广,使其假冒网站堂而皇之地成为搜索排名靠前的网站,利用人的搜索习惯,其上当。犯罪一般不与人见面,主要利用社交软件和电话进行联系,行为的隐蔽性给调查取证带来了一定难度。
近年来,经过“扫黄打非”多部门努力,抓住大案要案,深挖犯罪链条,严厉惩处一大批利用非法出版学术期刊牟利的犯罪,如:山东青岛“5·16”非法期刊经营案,主犯王某获刑九年六个月;海口“7·18”假期刊诈骗案,何某某等5人被;湖北荆州“6·22”假期刊案,查获各大社印章共计150枚,两人被并处罚金。同时,对部分易发地区进行市场清理和重点打击,此类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当前,全国“扫黄打非”部门正在部署开展“秋风2019”专项行动,属兔的今年多大将采取更多有力手段、措施,着重持续打击假冒学术期刊发文牟利的黑色产业链条,以进一步新闻出版秩序、净化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