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毅:一个有故事的农学专家(组图

※发布时间:2018-6-6 2:57: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毅,男,1956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谷子)首席专家,山西省作物化学调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山西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组长,山西农业大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多年致力于作物化学调控与化学除草领域的研究,先后指导博士后9人、博士生20人和硕士生110多人。

  采访以前,负责协调采访的山西农大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毅老师非常善谈。果然,整个采访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多才结束,持续了3个多小时,超出了记者预估的时间。

  1956年10月,毅出生在寿阳县南燕竹镇南燕竹村一个农民家庭。这是一个拥有1400多口人的山村,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家庭一样,物质贫乏是常态。幸而,那时候村里就设立有高中,他得以接受高中教育。高中毕业后,由于他学习成绩好,学校想让他留校任教,但是他直接了。“现在回想起来,也想不明白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了这次机会。可能是自己对土地比较眷恋吧!”

  高中毕业后,毅直接在生产队参加了农业劳动。那时,村里每年冬天都要组织精壮劳力修田整地。刚毕业的毅,当仁不让地加入了这支“生力军”。在北风呼啸的寒冬,喊着劳动,虽然辛苦,却也是对人意志的最好磨练。这段时间的农业劳动,让毅养成了吃苦耐劳、憨厚直爽的性格,这为他以后事业的顺利发展打下了的基础。

  由于在劳动中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和吃苦,毅先后担任了村里的团支部和民兵营长。如果命运的轨迹不发生改变,那么毅也许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干部。但历史没有假如,在1974年、1975年和1976年上半年,参加了2年半的农业生产劳动后,1976年下半年,毅的命运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变。

  1976年,村里推荐 “工农兵”大学生。当时,村干部推荐了从太原到当地插队担任民办教师的一名青年。毅觉得,从太原来的知青大学毕业后肯定是不会返回村里的。南燕竹村作为一个拥有1000多口人的村子,怎么能没有一个自己的大学生呢?他决定争取一下!

  毅找到村干部和的领导,陈述了自己的想法。让人意外的是,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的毅竟真的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 “社来社去”(不包分配,毕业后回村)的推荐名额。就这样,他意外地搭上了最后一班 “工农兵”大学生的班车。通过这件事,毅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去主动争取,只要你去争取,必定会有收获!

  由于是“社来社去”的名额,毅做好了毕业后回村的准备,填报专业时,他选择的全部是农学类专业。最后,他被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录取。

  毅上大学时,正值农业学大寨时期。1975年,山西农大在大寨开设分院,即大寨农学院,这便是毅度过自己3年大学生活的学校—山头上盖了几排平房,设施简陋、条件艰苦。许多从城市里来的学生不能适应,这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相差甚远。毅完全没有这种烦恼,因为他来自农村,他对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在心里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再说,大学与他们村里的条件相比,已经好了许多。

  大寨农学院在无形中契合了梅贻琦先生的那句话: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毅深深地被学校老师的渊博知识和人格所吸引,他地汲取着知识。现年90多岁的郭定成老师,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他的知识是那么地渊博,他待人是那么地平和……”至今说起郭定成老师,毅的口气中都充满着。

  3年的大学生活,毅是在充实忙碌中度过的。1979年,毅以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的句号,背上行囊返回了村里。

  “社来社去”,不包分配。毅回到家乡,琢磨着如何将自己的所学奉献于家乡的农业生产,这也是他争取上大学的目的。谁知在这年的12月,他竟然接到了一份要他到山西农大工作的通知。这时,他已经在村里参加劳动挣到了1000多个工分。

  能到大学工作,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整个南燕竹村的人都在奔走相告。1980年初,他来到山西农大报到,被分配在人事处。安顿下来后,他去拜访在大寨时的老师陆桥。陆桥听他说被分配到了人事处,对他说,咱们学的专业搞行政工作没什么意思。他调到农学系,搞科研教学。这一提议正合毅的胃口。随后,陆桥关系将他调到了农学系担任助教。

  从此,毅开始了他长达34年的科研教学工作。从助教、,到副教授、教授,以至后来担任硕导、博导,他在教学科研的道上越走越远。虽然他先后担任过诸如副院长、设备处处长等行政职务,但是教学科研始终是他工作的主旋律,并且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曾获省级科技励一等2项,二等8项,研发出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主持或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

  1983年,毅报考了本校李焕章老师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对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要求严厉,毅对他经历了一个由怕到敬的过程。那时候,李焕章要求学生每周都将他们看的书用英语向他汇报一次。“作为一个‘工农兵大学生’,英语水平差,每次都要出一头汗。但这样的强制‘训练’使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为我后来两次赴美、一次赴澳做访问学者打下了语言基础,要不然我很可能错失这几次走出去的机会。”毅告诉记者。

  李焕章老师是对毅影响最大的几位老师之一。这表现在学术上,更表现在对他的要求上。1989年,毅和3个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山西农大第一个技术实体—科技开发中心,致力于将技术物化,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因为涉及到市场经营,李焕章专门找到他并: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科研不搞,是不是缺钱花了?

  一年后,看到毅他们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李焕章又专门找到毅表示了对他们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1992年,毅赴美国欧大学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期间,他接触到了美国先进的农业,深深地为美国农业生产的高效率所。美国农场采用化学方式除草,这一项就能节省大量劳动力。想想中国的传统农业的落后以及农民的辛苦,毅夜不能寐。如何才能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他决定以化学除草作为突破口,来进行破题。

  1993年,从美国回来后,毅立马着手申报课题—山西主要农作物化学除草。这在农大是一个新的领域,以前没人做过。毅告诉记者:“刚开始摸索的时候,好多次把庄稼苗都喷死了,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但是我还是下来了。”这一,造就了他在山西化学除草领域的权威地位。在完成 “山西主要农作物化学除草”这一课题后,他又先后主持完成了“麦田化学除草技术”“小杂粮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1996年,他成为山西农大第一批7个博士生导师之一;2004年,他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截至目前,他已经先后指导了博士后9人,培养出了110多名硕士、20多名博士。

  今年5月5日,山西农大谷子产业服务团队在繁峙县开展了谷子免间苗精播种现场推广示范,他们推广的从韩国引进并加以的JAS型号系列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机,受到了广大谷农的欢迎。

  山西农大这个谷子产业服务队的领头人就是毅。2010年,我省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毅被聘为谷子体系的首席专家。

  “我认为,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团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品种送到农民手中,引领产业的发展。”2013年,以毅为首的专家团队,引进杂交谷品种,在繁峙县试种了200亩,取得了巨大成功,每亩能增产150—200公斤。今年该县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还推广到了定襄、陵川、安泽等地,其中定襄一地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万亩。

  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在谷子的种植过程中,耗费劳力最多的一个环节就是间苗。由于谷种颗粒小,播种密度大,必须在出苗后人工去除掉一部分幼苗才能正常成长。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繁重的劳动,直接导致谷子不能像其它作物一样规模化种植。为了破解这一生产难题,他们从韩国引进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机并加以在全省种谷大县进行推广。“用这种机械进行谷子播种,农民基本上不用间苗,使谷子规模化种植成为了可能!今年繁峙县有一户农民就种植了100亩的杂交谷。”

  年近花甲,毅仍然奔波在科技推广的第一线次科普节目。大学毕业,毅虽然没有实现所谓的“社来社去”,回到南燕竹村当一个农民,可从1980年参加工作至今的34年里,他却服务农民,为山西的农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