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严重 大学教授眼中的毕业论文演变史

※发布时间:2017-9-4 22:23: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东方网6月27日消息:“有个学生11月报选题时,说他想研究一下元代杂剧的故事原型和流变,这是个不错的选题。我看了他的选题报告,非常有兴趣。结果到了第二年,整个4月他都在忙着找工作。等交了初稿,我一看,很失望。原本的灵气都没了。”大学中文系张鸣教授向记者抱怨“这样的事例并非少数”。每一年,总有许多一脚跨在大学内、另一脚正跨向社会的毕业生,在最繁忙的春天之后,没法交出令导师满意的毕业论文来。

  张鸣指导中文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已有20多年历史。他表示,总体而言,如今的本科生写起论文来,比上世纪十年代的学生更有创意,总能想到一些颇妙的点子,“他们提出的想法和问题都很新,比较时髦。”但同时,比起过去的学生,他们又显得不够有深度。张鸣说:“感觉学生的阅读都比较浅、浮,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都不够深刻。”

  这一点也为大学中文系教师王风所认同。王风告诉记者,他所指导过的本科毕业生中很少能自己提出有效的学术问题,许多学生被困在课程教材的看法中。就算有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和问题意识,这些美妙的想法最后也未必能成功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对于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学生而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令他们既无精力也无心思去耐心撰写一篇对求职毫无助益的论文。而那些选择学术道的学生呢?王风感觉,仅仅几个月时间对于一次系统的学术训练而言,还是太短了。

  他对记者说:“学生们并非不愿写好论文,他们要么被求职压力所逼,要么由于时间太短而留下遗憾。”王风还认为,学生们能否做好毕业论文,导师的有效指导是关键因素。而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中,高校老师们总体上都把精力投向自己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于本科生的学术指导则远远不够。

  他表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硕士和博士的增加令高校学术训练“上移”,本科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许多导师在毕业季只顾着照看自己的研究生,觉得本科毕业生学术水平低,因而也就放低了要求,甚至不要求了。”

  对于这一点,张鸣从另一个角度予以阐发。以中文系为例,“系里共有七八十名老师,一届本科毕业生有100多名。若是以平均数来算,导师的数量是足够的,并不存在供远小于求的状况。”他认为,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主要还是老师主观上不重视。但他也承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分配会出现不均衡。今年,张鸣自己就收到了十几份来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请求。“我会让他们尽量再找找别的老师,否则指导质量会下降。”

  “不管写出来的论文学术价值到底怎样,论文还是一定得写。”面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张鸣脱口而出。他认为,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一种象征。“重要的不在于学生是否能提出一鸣惊人的学术观点,本科生的论文不能对它有太高要求。重要的是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

  在整个本科教育的四年中,一个学生其实基本不会有机会写一篇如此大体量的论文。毕业论文不同于课程作业,它要求思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王风一直鼓励那些他所指导的学生“好好写论文”。因为他认为,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一个学生将会经历论题的设计和讨论、材料的寻找、前人研究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的形成和应用,直到最后行文的推敲。即使学生将来不再从事学术工作,但这样严谨的学术训练将他思考方式,从而提升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张鸣曾指导过的一个学生本科毕业后去某国企工作。有一次,他问那个学生是不是毕业时写的古代文学论文再也没有用处了。“没料到他告诉我,在写论文时培养起来的那些能力现在还很有用武之地。”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王风并不,他认为应当按照不同层次学校、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毕业考核。“有些应用型学科,如医学、教育、新闻等,可以通过其他更符合学科要求的项目来代替论文写作。大量不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也根本没有必要一概要求,否则徒然抄袭成风。”

  大学中文系几年前开始加强对大三下半学期学年论文的训练。今年,学年论文更是成为保送研究生考核中的一项。对此,张鸣表示,学年论文是在无奈之下对毕业论文重心的转移,将系统的学术训练从忙碌的毕业季转到相对有余力的大三下。几年实施下来,效果十分明显。“学年论文的质量正在逐步上升,有许多有意思的题目冒了出来。”今年,张鸣就指导了一篇研究宋代“词与画”关系的学年论文。

  张鸣会学生把自己的优秀学年论文扩展成研究更为深入的毕业论文,不过每到此时又是失望大于希望。“再好的学年论文,经过了毕业季的洗礼,也总是停留原地,无法成长为更好的果实。”张鸣无奈地说道。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