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关于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历史文化遗产模式与对策——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一)

※发布时间:2021-3-9 0:33: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论文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文化、经济、生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其科学合理的利用已成为学术界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用地性质置换等方面入手,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进行了研究,试图提出一种以经济发展为引导的历史文化遗产模式,使其与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物质财富与财富。195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每年的6月7日设立为“世界文化遗产日”,其意义是明确“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或自然风景不仅属于它所在的国家,也属于全人类”。200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并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随着2007年《中华人民国文物保》的修订、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体系,并在法律地位上予以明确。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曾经被片面地理解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致使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片区成为城市发展难以逾越的“门槛”,曾一度影响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与申报工作。这种状况尤其在发展相对缓慢的部地区还持续存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起飞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从2005--2008年开始酝酿并初步提出了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空问规划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乡统筹发展,为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加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对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不得不面临着经济发展与遗产两个方面的难题。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往往是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实力薄弱,历史文化遗产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将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经济发展科学地结合起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部地区众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科学思,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从经济、旅游、城市规划等多角度思考,提出一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遗产模式,并以四川省三台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进行研究,用以分析所述模式的合和科学性。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涪江中上游,为绵阳市辖县,距绵阳市中区57km,距成都市153kin,以县西三台山得名。三台县于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县古为郡县,是古国文化发源地。自公元前201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享有“蜀川重镇、剑南名都”之称。境内沿江平川、浅丘绵延,溪流纵横,气候宜人,优美,物产丰富,具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历史上李白、杜甫、薛涛等诗词文人均在此汇聚,并留有名篇佳作。

  三台县主要有4个历史文化片区,分别是古城墙南门片区、大片区、琴泉寺及北塔寺片区、东山公园及东山大片区。该4个片区大多依山就势,坐落在县城的凤凰山、牛头山、三台山、蟠龙山上,构成了县城“山水城”的城市骨架。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强烈并缺乏及时的规划,致使以上历史文化片区没有得到较好的,部分山体形态被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遭到一定程度的,此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文人名士的关注。作家舒乙认为,三台古城墙年代久远、质量高,城墙的材质超过古城墙,并就三台的事宜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提案。本文就其重要的历史街区进行概要说明。

  古城墙和南门片区内大量的清代民居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现在的古城墙文风厚重,于清乾隆32年至35年(公元l767—1769年)由知县徐世楹在明嘉靖墙楼的基础上培修复建而成,现仍保留下南城门楼和东城门门洞,是目前国内少数保存完整的石砌古城墙之一,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公布为省级规划区。东门至北门段和南门至老西门段的部份城墙保存完好,城墙总长约2km。南门城墙高6m、厚9.8m;城墙用长1.2m,高、宽0.3—0.35m的条石垒砌,门洞为纵联式券拱。南门城楼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9柱、面阔5间、进深8间。南门片区现状为大量成片相联的古民居院落,受北方建筑营造法式影响,形成多进院和几个多进院落并列住宅,以及“四水归堂”,“一颗印”式住宅,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具有北方明清代建筑风格,富有古城韵味。

  城墙被开有断口10处,搭建若干处,均因经济发展而又缺乏规划所至。同时,该片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差,导致民居院落年久失修,严重,增加了的周期与成本。此外,城墙周边的城市用地性质不合理,大量的工业用地给城墙和民居的带来了、交通等诸多问题。

  该片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南河蟠龙山腰,是县城山水形态的重要构成节点。大内造像凿建于元五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坐东南朝西北,高8.3m,肩宽3.8m,为“说”。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发现此佛,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修建大,其佛教文化影响力大、交通区位好、城市地标功能强。大佛殿的大佛是绵阳市唯一、全省少有的元代佛教造像,在研究元代佛教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佛殿为九脊歇山式木结构,造型独特,气势恢弘。 2.2.2主要问题

  周边用地性质复杂,建筑风格不和谐,景区被城区严重屏蔽,缺少“透气”的空间,影响了大片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琴泉寺始建于北周,唐初按星象落座建殿,文人荟萃。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等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石刻碑,阴刻、楷书,文物价值较高。北塔位于琴泉寺北侧的北塔山顶,清嘉庆十八年修建,现保存完好。随着城市的向北拓展,可与琴泉寺片区携手打造城市北部的城市公园。

  该片区位于城市西侧,处于城市发展的外围,受城市发展冲击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用地的快速拓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前沿,同样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该片区主要包括东山公园与东山大佛。东山公园始建于唐代,李白、杜甫、薛涛等文人墨客都曾于此驻足作赋,因有“东林晚钟”之景而有“小寒山寺”之称。东山大佛位于东山寺,沿涪江东岸山崖而建,面对涪江,自然景观优良。内有坐式佛像高14m,历史悠久,为唐代所造。唐人侯圭《东山寺记》对其就有描述。该片区位于城郊涪江东岸,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条件好,为城市的景观骨架节点。

  东塔年久失修,人文历史遗迹力度不够,周边建筑不和谐,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东山大佛景点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发展空间较小。

  城市经济发展并非意味着城市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城市的全面发展包含了城市经济在内的社会、、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居住、投资等诸多方面,因此作者从旅游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进行了多角度综合思考,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以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点,以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最终达到科学合理历史文化遗产的思,为城市的游憩空间、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经济发展战略——支撑作用: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与旅游经济对接、与文化经济对接和与休闲经济对接,并据此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如本次案例中古城墙及南门片区与凯江滨水区的协调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战略——激活作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将其与城市的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以文化为主线进行挖掘、包装,将单个文物古迹的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种城市节庆活动引导城市经济发展,真正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使其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旅游发展战略——引导作用:当前,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新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在严格的基础上,依托历史文化遗产自身的影响力并结合城市节庆活动,有效地开展旅游文化活动,与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城市品位战略——提升作用: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为引导,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将其融人到城市公园、文化商业街区的建设中[。如本案例则可以从宏观的城市用地性质调整,到局部的传统商业街区建设、滨水空间建设,大大提升三台县的城市形象,为市民提供需求较强的休闲文化空间与场所。梦见屎沾身

  

关键词:关于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