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的学生抱有侥幸心理,等着导师发篇EI或SCI,把自己的名字挂在二作上,然后躺着毕业。
第二,有的老师指望学生写论文,然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作。这一次,坐享其成的对象变成了老师。我真的很想呵呵,这同样是真实情况,我从不胡编乱造。
反正毕业的时候,只看学生和老师的名字是不是在前两作,只要在前两作,那这篇论文是谁写的,学校根本不关心。我再次呵呵。不知道制定制度的人是不是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不是个喜欢惹是生非的人,但我是个深受制度其害的人,眼睁睁地看着别人钻制度的,心里确实有点不爽快。
去年评国时,我们专业拿国的同学,就属于被馅饼砸中的类型。在国的答辩上,TA连即将要答辩的论文题目都背不全,还在现场问别人题目的某个单词怎么读,然后开始背论文题目,连论文内容也是导师告诉TA,应该怎么说给评审专家听。
对文章没有贡献却挂名成了二作最终拿了国,这件事我们组几乎人尽皆知,对却没有人举报,大家一致地选择了默认,可能觉得国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普通学生该做的梦?
真正自己写论文的人累得吭哧吭哧,而选对了导师的人却可以坐享其成,这确实让那些真正搞学术的人很,也渐渐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博士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质量却不是最高的。
我很想知道,我们学校敢不敢把毕业要求改成必须只能是学生一作才能毕业,我就不信还有导师愿意自己写完论文,把学生挂一作的。
而且导师在评职称的时候,只认一作,学生一作,导师二作或通讯作者都不行。这样一来,学生写的论文也不会再平白无故地被老师走。
不过,我也有听到有些人反驳我的观点说,“你知道什么啊?有的期刊要求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不把导师名字放在第一位,你的论文连投都投不出去”,还会有人说“拜托,这是高校学术圈的潜规则好吗?你不知道很多导师都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作上吗?又不是只有你导师这样。”
学术圈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种人,才会给别人的机会。明明被了,你还一个劲地安慰自己“吃亏是福”,好吧,既然你一定觉得吃亏是福,那我祝你福如东海好了。
如果我告诉你,国内有的大学要求申请读博的人必须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EI及SCI的论文才具备基本的报考条件,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告诉你,我参加的学术会议论文评选要求第一作者必须是学生,否则取消参赛资格,取消学术学金,你又会怎么想?
今年评国,还是有很人幸运地被老师挂了二作,即便Ta对文章没有什么贡献,却直接拿到申请国的入场券。而我们只能站在一边苦笑。
你觉得我是羡慕他们拿到的那点钱吗?根本不是,那两万块钱,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或许是很大一笔钱,但放在漫漫人生上,这笔钱微小地不值一提。
你觉得我是羡慕他们获得的荣誉吗?呵呵,我第四次呵呵。荣誉?是不是他们的荣誉,他们心里没数吗?
我是为学校的制度感到,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写一篇论文,可能也抵不过别人导师的一篇一区SCI二作,很多人从一开始就直接放弃写高质量的论文了。
我研究生没有拿过国,但我本科拿过国,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定的发言权。国的金额可能不是所有学金里最高的,我本科国8000,但我们学校的校长学金却是10000。可是国发证单位的级别是最高的,它的落款是中华人民国教育部,你的名字第一次离教育部这么近,你不觉得骄傲吗?不觉得自豪吗?而且每一张国的右上角都有一个独特的,只属于那张证书自己的编号。
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的最高项,获得了这个,是对学生自身的高度认可和鼓励。拿到这个,会让学生拥有从未有过的自信。不过这都是本科获时带给我的体验,研究生了,我再没机会体验过。
本科是个二本,在十八线的小城市,我曾经讨厌极了,极了那个学校,觉得它淹没了我的才华,遮住了我的眼睛,大学四年,拼命读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就是想要逃离,逃离那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去更大的世界开阔眼界。
然而,等我真正离开才发现。我在母校并非一无所获,其实它给了我太多,在我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它给了我那个年纪最需要的正能量。
我本科是一个特别讲求公平的地方,所有的评选票等等都需要经过班级里学生的投票,确认学生没有后,才会拿到院里,由相关领导和老师进行确认,再汇报给学校。
我是个亲眼看见南瓜变成金色马车的孩子,我是个尝到了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所以我格外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本科学校虽然没有给我见识,但它却给了我一种能力,一种永远相信奋斗的力量的能力。使我日后在面对的傲慢、的以及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依然得以穿透,看见人生的底色,牢牢定住自己心里的卯。
(作者后发邮件补充:我没有一所有文章二作的意思,本文是我的亲身经历,文中案例中获国的二作,确实没有任何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