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家的抒情诗,是艺术家们浪漫情怀的表述方式,是渗透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理想的无比深沉的热爱。在河西镇焦河村,已到花甲之年的剪纸艺人焦文兰总是闲不下来,创作、教学、参加各类比赛。她用一把剪刀向大家讲述着自己眼中的高平故事。
焦文兰8岁就开始跟奶奶学习剪纸,至今她仍记得自己剪出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头“大黄牛”。有一次邻村亲戚前来她家做客,只见亲戚进门还未说话,就急忙拿起朝窗户挥去。原来焦文兰剪了一只壁虎贴到窗户上,亲戚把剪纸壁虎看成了真的壁虎,得知后,家人哭笑不得。不过这件事更加坚定了焦文兰剪纸的决心。
这剪子一拿,就是50多年。平时没事的时候剪,看见有趣的事物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剪,只要能表达情感,传承民俗文化,焦文兰就不放过任何机会。就这样,她从家里剪到民俗协会,从十二生肖剪到爷爷奶奶的故事,从高平市民俗协会一等剪到中国戏曲暨创意剪纸大赛优秀。她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一张张简单的纸变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剪纸艺术,唯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从一开始,焦文兰就注重创造而非模仿,表达情感多过追求技术。她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即使是铁锈在墙上留下的痕迹也能激起她创作的灵感。“你看这像不像一个女孩在河边洗头发”,焦文兰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来到一处有铁锈的墙边。善于发现的人,总是更容易看到是生活的中的美。
焦文兰的剪纸题材多为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有怀念爷爷的《爷爷的故事》,记录儿孙成长的《孙子孙女的故事》,有乡土气息浓郁的《羊头山的四季》、《家乡的老槐树》,还有纪念重大节日的《纪念诞辰一百二十三周年》。“文化是艺术的生命,所以我的作品更加注重人文和民俗,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创作的源泉。”焦文兰说道。
在不断丰富剪纸内容的同时,焦文兰还注重提高剪纸技术。在熟练掌握阴刻、阳刻、单色、套色等技艺以后,她还学习了刀刻。“传统的剪纸,一般都是用剪刀去剪,但对于一些内容丰满,尺寸较大的作品,我会选择用刀刻,这样不仅作品的成功率,还会让作品更加细腻”。目前,焦文兰剪过最长的作品为4尺,用了5天时间完成。看似简单的剪纸,实则包括很多小技术。下剪如有神的精湛技艺背后是默默的努力与学习。
中国●右玉剪纸大赛优秀、日照市莒县“交通杯”剪纸大赛金,“太行屋脊乡村文化记忆”金剪子能手等荣誉证书摆满焦文兰的屋子。12次参加全国大赛,被誉为“工艺美术能手”。“参加比赛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剪纸技术,还可以向一些优秀的剪纸艺术家学习。”此外,她的许多作品还被各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得到众多名家的称赞。
去年,焦文兰被晋城市文化艺术研究院评为“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剪纸作为中华民族民俗千百年来精深的文化传承,也是老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通过剪纸的形式来表达自身情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剪纸、接触剪纸、传承剪纸。”在她的影响下,孙子孙女也都喜欢上了剪纸。今年在外地读大学的孙女还写了一篇剪纸方面的论文,详细介绍现如今剪纸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小孙子则在自己的琢磨下剪出了“变形金刚”,虽然头和身子的比例不是很好,但大致轮廓是相像的。焦文兰看到他们对剪纸的喜爱,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
因焦文兰长期在家,且群众基础好。去年三月份,焦文兰的家被高平市民俗协会选定为“高平市剪纸艺术中心”。每到周末或者寒暑假,就会有人到这里来学习剪纸。“大家来了以后,我会先从他们喜欢或者感兴趣的部分教起,循序渐进引导他们探索剪纸的乐趣,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爱上剪纸”。说着,她便拿起剪刀现场开始剪。随着剪刀上下翻飞,伴随着纸屑的不断落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跃然纸上。不一会,一只小狗便剪好了。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创作,将高平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将剪纸艺术进一步传承。”焦文兰满怀深情地告诉记者。对接中原搞培训,走出太行取。